近期,13號線二期(北延)工程同觀路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這是全線第3座封頂的車站。這為下一步附屬結構及站后施工轉序奠定了堅實基礎,也標志著工程二工區施工邁入新階段。
同觀路站位于觀光路與光僑路的交叉口處,沿觀光路東西向布置,為地下2層島式車站,總長282.0m,采用明挖順做法施工。該站點周邊環境復雜、原設計工法施工難度大、交通疏解階段多。
為確保主體結構順利封頂,總包項目部及工區在業主、監理單位的指導下,針對站點施工的重難點精心策劃、主動出擊、勇于創新、敢于突破。
一是加強外部溝通,確保施工進展
為應對同觀路站周邊環境復雜的問題,項目部提前對施工涉及的周邊觀光路綜合管廊、光僑路綜合管廊、DN508次高壓燃氣管道、110KV電力、光明區鳳凰學校、招商智慧城、光明區會展中心、德潤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進行了情況調查,建立了長效的溝通機制,及時進行告知解釋,取得了相關外部單位的理解和支持;并與周邊管線產權單位簽訂了管線保護協議,開展了現場管線交底、管線安全培訓等專項管線保護活動,嚴格落實管線保護7個100%,確保管線安全。
二是堅持技術先行,科技創新創效
在業主、產權單位的支持和幫助下,堅持技術創新,積極進行多層級溝通協調,組織對交通疏解方案進行了優化,取消車站局部蓋板,將半蓋挖優化為明挖,縮短工期約6個月。
三是加強現場管理,促進資源優化配置
同觀路站施工場地存在車站與區間同時施工情形,現場交叉施工工序多,場地較為緊張擁擠,為合理利用有限場地,項目部加強工序的穿插,加大人員、設備投入,并安排專人在現場指揮施工機械設備運轉,為施工進度提供了堅強的資源保障,確保工程順利推進。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