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鐵14號線將于10月28日開通初期運營。10月23日,深圳地鐵舉行首場“新線開放日”活動,記者試乘新線列車,探營新站點,搶先體驗深圳首條“東部快線”的便捷出行。
在試乘首發站崗廈北樞紐的站廳層,記者看到,整個樞紐的科技感和視覺沖擊感十足,樞紐為地下兩層結構,內部采用中庭設計,可將陽光引入地鐵空間,寬敞明亮。而沿著地面一路向車站站臺走去,映入眼里的是整座樞紐的中心景觀“深圳之眼”。
“天眼中庭的設計引用費馬螺旋線雙向延伸,采用48X51.2米地下超大跨度組合結構,體現了深圳匯聚、包容、國際化的文化特征。”地鐵集團工作人員介紹,崗廈北樞紐開通后可與2、10、11、14號線高效換乘,同時也具有集鐵路、地鐵、公交、出租等“多位一體”的綜合立體交通功能,將極大方便市民的出行。
據介紹,崗廈北樞紐為14號線的起始站點,線路可連接福田區、羅湖區、龍崗區、坪山區,共設18座車站,其中9座換乘站,線路長度50.34公里,全程旅行時間約55分鐘。開通后,可大大縮短龍崗、坪山居民往來市中心區、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的通行時間。
中途停靠的四聯站是首次對外亮相。記者在這里看到,該站以白色、淺綠色為主基調,整體裝飾可給市民帶來山明水秀、鳥語花香的空間感覺,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涵。同時,車站周邊的生活配套設施也十分豐富,鄰近不少住宅和商場,開通后可滿足更多市民的出行需求。
除主題車站之外,各大站點也同步上線了不少便民“黑科技”。其中,14號線將在開通后上線“刷臉”進站功能。記者親身體驗,乘客只需將實體票卡、乘車碼,在固定設備通過人臉識別或掌靜脈識別相互綁定,即可搭乘14號線時“刷臉”進站,從既有線出站時使用實體票卡或乘車碼出站,可進一步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據了解,該技術后續深圳地鐵全網將逐步推廣。
同時,首條“東部快線”之快,讓試乘記者也讓深有體會,坐上試乘列車,從崗廈北樞紐出發,一路30分鐘即到達到達本次試乘的終點龍崗中心區。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