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無錫至江陰城際軌道交通工程PPP項目江陰高鐵站~南閘站盾構區間右線隧道內,“中鐵裝備202號”盾構機平穩下穿新長鐵路段,標志著江~南盾構區間完成下穿一重大風險源。
江陰高鐵站~南閘站區間自U型槽段出站后下穿建筑物及花山,直行側穿小繆村民房,到達盾構工作井。區間右線長1495.5米,隧道縱坡呈“V”型,采用盾構法施工。穿越正在運營中的新長鐵路,既要保證盾構正常推進,又要保障地鐵線路運行安全,是此次下穿過程中的技術重難點。另外,該區間段隧道掘進地層為強風化砂巖及中風化砂巖,巖石強度高、不均勻性強(上軟下硬),富含裂隙水,施工風險高,對掘進控制要求十分嚴格。
▲新長鐵路
據江~南區間現場負責人介紹:“雖然穿越新長鐵路段只有34米,但加上前后的保護區范圍,實際穿越長度達到了44米,隧道頂離新長鐵路軌道最近處為16米。隧道頂6.7米是人行通道箱涵,箱涵上部為新長鐵路。如何精準穿越、控制鐵路結構沉降,是此次下穿的關鍵點,全程必須把盾構施工帶來的土體擾動影響降到最低,好比是讓盾構機在地下‘穿針’。”
“刀盤前的掌子面用多大力氣頂,刀盤后的土倉就必須拿出分毫不差的力氣推,勁小了會沉降,勁大了又有土體隆起風險,嚴重影響上部列車的平穩運行。每掘進一環,從刀盤扭矩、油缸推力,到注漿量、出土量都要動態微調,恰到好處才行。”盾構隊隊長張多福解釋道。
▲管片卸車
為安全平穩實現盾構順利下穿,承建該區間施工的中鐵一局與上海鐵路局開展前期方案對接,并邀請專家把關,確保以最平穩的速度、最小的擾動完成盾構下穿任務。雙方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管理體系,制定嚴密的施工方案和應急處置方案,優化施工組織,注重細節把控,強化過程安全質量管控,24小時領導帶班、實時監控該區間隧道結構沉降數據變化和“中鐵裝備202號”各項掘進參數。
項目嚴格落實盾構機維修進場及運維等相關環節,在盾構機的駐場維修、組裝調試、日常管理、定期維護保養等方面細致把控,在盾構機高效率掘進的同時對“身體”把脈問診,確保盾構機能夠連續,完好的運行。
通過10天“白加黑”地堅守,項目圓滿完成了各項關鍵參數控制和下穿施工任務,沉降滿足設計要求。
目前,“中鐵裝備202號”盾構機已成功掘進1480.8米,在成功下穿新長鐵路后,盾構機機長將繼續駕駛“中鐵裝備202號”盾構機到達江陰高鐵站,預計2022年11月上旬將實現江~南盾構區間右線貫通。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