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上午,寧波市域鐵路慈溪線項目迎來正式動工。
作為全市軌道交通網中的市域鐵路,寧波至慈溪市域(郊)鐵路工程項目線路全長約64公里,共設車站13座,總投資320億元。
線路起于江北區孔浦站,經鎮海城區、龍山、掌起、觀海衛、慈溪城區,終至慈溪高鐵站。在龍山設車輛基地1座;全線設牽引變電所2座,分別是慈溪牽引變電所和龍山牽引變電所。初、近、遠期均采用4輛市域A型車編組運營,最高行車速度160千米/小時。
該項目建成后,主要解決中心城區與北部副城的快速直達聯系,為沿線居民和就業人員提供便捷的通勤服務。同時支撐城市空間向北拓展,加快構建“一體兩翼多組團”市域空間格局,對寧波都市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與以往有所不同,此次集中開工由“金融工具”加持。充分合理地利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既能有效拉動投資需求,又可緩解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市域鐵路慈溪線項目正是受益者。”寧波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寧波抓住國家政策性基金投放的有利契機,在各級相關部門通力協作下,為市域線項目開通了審批“綠色通道”,打通了審批流程的堵點、難點,通過精準精細開展基金申報工作,為早日形成實物工作量創造了有利條件。
近日,《新建南通至寧波高速鐵路先開段站前及相關工程施工總價承包標段招標公告》發布,通蘇嘉甬高鐵控制性工程杭州灣跨海大橋、蘇州東隧道段將于12月初正式開工建設。通蘇嘉甬鐵路全線計劃2027年12月底建成。該條鐵路對慈溪補齊鐵路交通短板,提高綜合交通地位,融入上海都市圈、搶占灣區經濟高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成通車后,慈溪至上海虹橋約35分鐘,至寧波約16分鐘。
通蘇嘉甬鐵路是國家高速鐵路網“八縱八橫”主骨架之沿海鐵路客運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三角城際鐵路網的骨干線路。線路全長正約309.8公里,其中新建線路300.7公里,利用既有線9.1公里,設站10座。新建跨杭州灣雙線鐵路大橋1座,全長29.3公里,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長度最長、建設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跨海大橋,對世界鐵路橋梁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正線設車站10座:南通西、張家港、常熟西、蘇州北、蘇州南、嘉興北、嘉興南、海鹽西、慈溪、莊橋。作為新建站的慈溪站,規劃建筑規模2.6萬平米,面積排第三。
“慈溪站工程預計明年開工建設,并與寧波至慈溪市域鐵路慈溪站同步建設,工程的建設將結束慈溪不通高鐵的歷史,開啟軌道交通的篇章。”市鐵路與軌道交通建設指揮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通蘇嘉甬鐵路建成后,大大縮短慈溪至上海、蘇州、北京等地的時空距離,有望實現慈溪至蘇州、上海“1小時交通圈”,慈溪至北京5小時內到達。
交通就像流動的血液,推動著城市不斷向前發展,通達則地盛,地盛則繁華。近年來,隨著通蘇嘉甬鐵路、中橫線快速路、十一塘高速、寧波至慈溪市域快軌、慈溪杭州灣港區碼頭等一個又一個重大交通項目的推進建設,我市將邁向“陸海空立體化、滬杭甬同城化、全市域一體化”的綜合交通發展新時代,加速構建長三角重要黃金節點。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