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11時20分,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由中國鐵建重慶投資集團軌道交通15號線二期總承包部18標11局5公司項目部施工的15號線禮學路站盾構始發段順利封頂,標志著項目實現了重大節點目標,為“禮(學路站)金(山寺站)區間”盾構始發奠定堅實基礎。
禮學路站為重慶軌道交通15號線工程第9座車站,為明挖兩層單島雙線站臺車站,站前為井口站,站后為金山寺站。車站位于禮學路與光遠路交叉口處,沿光遠路東西向敷設。車站總長337.525米,站臺寬度14米,總寬(標準段)24.3米,基坑深度16.1米~26.019米。車站含4個出入口、2組風亭、1個安全出口。車站大里程端為盾構始發區間,設盾構始發井,小里程接暗挖區間。
禮學路站自今年3月開工以來,項目面臨著工藝工法多,施工工序繁雜;地下管線錯綜復雜,遷改難度大;區間結構形式多樣,下穿既有建構筑物有房屋建筑、運營既有線路等,施工風險高,難度大和疫情、高溫等諸多難題,總承包部領導高度重視,從施組方案、資源配置到施工組織、施工過程進度、安全、質量控制等方面給予督導,確保工程施工安全優質快速推進。
18標項目部以總承包部提出年底盾構始發為目標。樹立“以快制勝,穩中求進”為理念,面對施工區域位于主城內,征拆協調難度大、管線改遷困難,項目部加強與業主、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的聯系溝通,借助他們的優勢和力量,解決施工征地、房屋拆遷、管線遷改等問題,為施工創造了條件;
面對緊迫的工期,項目部迎難而上,跑步進場,倒排工期計劃,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大力開展勞動競賽、科學優化工序、不分晝夜、不分晴雨、24小時輪班作業,大大加快了圍護結構、基坑開挖施工進度,為主體結構施工作業搶到了時間。于6月8日完成圍護樁結構施工,9月10日開始第一倉底板澆筑。在安全、質量、標準化施工等方面都取得喜人的成績。
安全是進度的保障。項目部樹立以“安全保進度”為理念,全面落實“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要求,一手抓施工安全、一手抓疫情防控安全:大力開展“一月一主題”安全生產專項活動,規范施工現場安全管理;開展“安全積分超市”“黨員安全質量監督崗”等安全特色品牌活動,壓實全員生產責任制;秉承“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通過親身體驗、寓教于樂的方式,將安全教育與VR體驗館相結合,為工程建設營造了濃厚的“安全氛圍”;嚴格遵守各項疫情防控規定,門衛堅持“三碼”必查,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關,落實實名制管理的要求,完善防控管理體系,抓好疫情防控每一環,確保了工程施工安全有序快速推進。
質量是發展的前提。“質量是項目的根,絕不能舍本逐末砸招牌。”項目經理趙建偉在筆記本上寫過這樣一句話。在質量管理上,項目部編制質量管理清單,明確各個工序質量把控標準,針對現場實際情況,結合“黨員安全質量監督崗”“質量月專項活動”等,常態化、全方位開展質量隱患排查;樹立“技術先行,質量護航”意識,多次開展標準化宣貫及交流學習活動,確保質量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加大BIM技術攻堅力度,為工程質量提供堅實技術保障,使整個施工過程工程質量可控,無發生返工及質量事故,工期節點目標順利實現。
盾構始發段的全部順利封頂,標志重慶軌道交通15號線禮學路站具備了盾構機下井條件,是項目取得的一個階段性勝利。項目將以此為契機,深入推進勞動競賽,嚴格把控安全質量,持續掀起大干熱潮,全力沖刺年底盾構始發目標。
▲祝賀禮學路站盾構始發段順利封頂
▲工人在進行澆筑作業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