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隧道股份市政集團機頂公司建設的楊思220千伏變電站及高壓走廊改造工程(隧道部分)完成了56幅地下連續墻施工,為項目后續推進奠定了基礎。
該項目位于浦東新區三林鎮華夏西路南北兩側、涵林路沿線,未來“黃金紐帶”三林楔形綠地內。項目共包括5座盾構工作井、4段盾構區間及2段明挖段,新建電力電纜隧道全長1.8公里。項目建成后,將實現中環至外環的架空電纜線路全部入地,減少城市“黑色污染”,釋放出南北高架“帶狀”綠地以及城市公園。
雖然隧道的距離不算長,但難度一點都不小。為了地下線纜的連接,全線需預留5個外接口,需要設置5個工作井;上穿8號線覆土深度不夠,只能下穿,為了保證工作井的穩固,就往下挖,最深處達70米。
項目中最深的地連墻在3號工作井,由10幅地墻組成,深度達到70米,最重一節鋼筋籠達131.61噸。項目部從現場布設、技術措施及質量管控三方面入手,攻堅克難,推進項目安全、有序、高效地建設。
為了全面提高安全系數,確保地連墻的起吊安全,項目部采用雙機抬吊,對鋼筋籠進行分節吊裝,降低單幅起重質量。在現場管控方面,項目部提前謀劃,與監護單位簽訂安全保護協議。在每次起重吊裝前,提前聯絡權屬單位專員到場進行全程監控,筑牢安全防線。同時,優化泥漿配比,確保成槽槽壁的穩定性。
而項目1號工作井圍護結構邊線距離220千伏架空電纜線僅7.31米,且在施工期間架空線不斷電。作為項目吊裝風險最高的施工區域,項目部著力加強安全管控,完善技術方案,全力保障項目安全生產。
在每一次吊裝任務開始之前,項目部提前通知相關人員到場進行24小時旁站監護,確保吊裝安全。同時,加大作業區域保護力度,設置剛性隔離帶加隔離網的主動性保護措施,增加反光標識牌,限制主吊臂的旋轉角度,確保其不會跨越隔離帶。同時,項目部優化技術方案,在進入高壓線15米保護范圍內,對靠近高壓線周圍施工的3幅地墻進行分節吊裝,降低總吊裝高度。調整吊機的吊臂高度,確保在高度上與高壓線始終保持6米以上凈距,保障了施工安全。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