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軌道交通經過20多年的引進實踐、創新發展,已開通12條軌道交通線路,運營里程478公里,日均客運量達300萬人次。建成規模最大、運能和運量最大、編組最長的跨座式單軌系統,基本形成以單軌為代表較為完整的產業集群。目前,重慶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企業已發展至80余家,涵蓋整車、設計、施工、機電、道岔等領域,年產值約60億元,累計貢獻稅收近20億元,解決就業5000余人。
近年來,重慶交通開投集團分步整合注入國資系統參控股軌道交通產業企業資源,組建重慶軌道產業投資公司,逐步構建了以資本為紐帶、市場為支撐、產業鏈業務協同的機制,實現了產業鏈企業的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利益分享。
與林同棪國際咨詢公司合資成立了重慶軌道設計院,引進和培養了掌握單軌核心技術的300多名專業技術骨干隊伍,從無到有打造了一個具有咨詢設計和監理三甲資質的專業設計院,牽頭承擔了重慶軌道交通項目咨詢設計和系統設備監理業務。
引進中車長客組建的重慶長客公司,打造以車輛為龍頭的裝備制造和關鍵零部件產業鏈,大幅度降低了車輛和關鍵零部件的采購成本和運維成本,提升了運維服務保障能力。
聯合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以及輸出單軌技術的日資企業,組建了重慶單軌工程公司,爭取國家特批了城市軌道交通專業承包資質(現合并調整為市政總包一級資質),承擔了重慶單軌工程建設總包任務,掌握并創新發展了單軌梁橋和道岔等核心技術。
引進中車青島四方研究所在渝合資,成立重慶四方智能裝備公司,打造為軌道交通智能檢修、智慧運維服務和車輛核心產品開發生產制造商。
引進中車株洲時代電氣在渝合資,成立重慶中車時代電氣有限公司,將具有領先優勢供電產業整體搬遷至重慶,打造軌道交通供電系統設備制造基地、維保產業基地、能源互聯網創新中心。
引進浙江眾合在渝合資,成立重慶眾合智行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本地孵化新一代“車車通信”及弱電一體化等新興業務,進一步提高軌道交通核心裝備智能化水平,完善裝備產業鏈。
逐步構建了以資本為紐帶、市場為支撐、產業鏈業務協同的機制,實現了產業鏈企業的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利益分享,為重慶軌道交通發展聚集資本、技術和人才同時,支撐和服務了重慶經濟社會發展。
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通過對跨座式單軌產業的引進、實踐、創新、發展,重慶交通開投集團已全面掌握軌道梁橋、道岔、車輛等關鍵核心技術。
創立了全球首個從設計到施工,從車輛到專有設備,從驗收標準到運營規程的跨座式單軌國家標準體系,形成了10余個國家級標準規范,擁有中國單軌的核心技術與自主知識產權100余項,系統裝備基本實現全國產化。
擁有全球最大的單軌交通裝備制造業基地,擁有世界單軌PC梁工廠化的最大產能,亞洲最大產能的地鐵隧道盾構機施工用預制管片,城軌高架U型梁工廠等大型結構產品生產基地。
已實現從完整的單軌產業鏈到地鐵與城軌車輛集群全覆蓋,自主研發了自動售檢票系統、通信系統及其核心軟件和設備,供配電系統、站場系統等核心、主要設備。
成立國家軌道客車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形成全譜系化跨座式單軌、As型地鐵車輛、雙流制市域快線等多個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車輛技術平臺。
該集團所屬軌道集團目前營運軌道交通線路實行多種制式、多種車型、多編組混合運營,并率先建設基于CBTC的軌道交通互聯互通,開創國內跨線運營的先河。
重慶跨座式單軌PC梁生產制造基地
下一步,重慶交通開投集團將通過市場引導大力招商“引進來”,積極支持和推動產業及企業立足重慶、拓展國內外市場實現“走出去”,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壯大本地企業主體,以科技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以示范項目為支撐切實強化和發揮單軌特色,全面增強重慶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的發展優勢與綜合競爭力。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