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協作二號”盾構機完成2285米掘進任務,自2號接收井破土而出,由中鐵十六局集團承建的昆明市220kV永和(云紡)輸變電工程電纜通道土建工程南二環電力專溝段盾構隧道順利貫通,標志著西南區域首條凈長4737.6米,采用盾構法施工的4米級小直徑電纜隧道實現洞通。
建設人員慶祝電纜隧道勝利貫通
昆明220kV永和(云紡)輸變電工程電纜通道土建工程總長約13.9公里,主要包括盾構隧道、明挖隧道和各附屬結構工程,以及通風、排水、消防、供電、照明、通信、視頻監控、FAS、BAS等輔助設施安裝。
盾構電纜隧道平面圖
集團軌道公司主要承擔南二環電力專溝段、下山段、220kV永和(云紡)變站址側電纜隧道及電纜排管等施工任務。本次貫通的南二環電力專溝段隧道距離長,地質條件復雜,相較其他施工方式,盾構法擁有沉降控制精度高、掘進速度快,造價更低等多重優勢。
2021年9月14日,“協作一號”盾構機順利始發,同年11月14日,“協作二號”盾構機同步開啟掘進任務,兩臺盾構機自同一始發井出發,分別向東西方向行進,過程中長距離穿越粉土粉砂、圓礫地層,淺埋小凈距上跨既有地鐵5號線雙線隧道、大觀河,長距離穿越西南建材市場淺基礎建筑群,近距離下穿西福路箱涵隧道,穿越180余米密集錨索區,通過6座窄小沉井,施工風險極高。此外,4米級小直徑盾構機施工空間狹小,分體始發、小曲線(165米)半徑轉彎接收難度極大,工序轉換繁雜、工期壓力緊張,給工程帶來重重挑戰。
“協作一號”盾構機始發
針對復雜地質極易帶來噴涌、管片上浮、滲漏水等系列問題,項目團隊多次聯合業主、監理單位進行方案論證、技術分析,反復研討隧道試驗段及類似地層掘進情況,動態調整盾構掘進參數,嚴格控制同步注漿、二次注漿和補充注漿配合比,以便更好穩固管片;在盾尾后方及時施作止水環,有效阻擋后方來水;注入膨潤土泥漿、聚合物或泡沫等混合添加材料進行渣土改良,防范噴涌事故;優化刀盤刀具配置,減少泥餅產生,確保盾構機安全高效掘進。施工期間,“協作一號”盾構機創下了單班最高掘進18米、單月最高掘進463米的可喜成績,并于2022年5月29日順利接收。
建設各方研究掘進方案
為保障盾構機平穩通過風險源,施工前,項目部對重大危險源和風險點進行論證評審、多角度模擬施工,不斷優化施工方案;掘進中,實施24小時“領導帶班+現場值班”制度,引入“隧道自動化監測+人工監測”等多種監測手段,建立地面地下應急聯動機制,確保異常情況及時處置。此外,采用“地面加固+盾構開倉”施工方法,“協作二號”盾構機安全穿越密集錨索區。為保障接收井處1.2米自來水管安全,團隊就相關位置進行了加固,并多次復核校準隧道內導線,及時調整盾構機出洞姿態,最終順利確保“協作二號”安全接收。
檢查成型隧道施工質量
據了解,該工程正式運行后,將徹底解決220kV海埂、上峰變電站重載運行,巫家壩、草海片區電力供需矛盾,昆明地鐵5號線遠期供電等問題,有效滿足昆明市西南片區和自貿試驗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電力需求,對促進昆明市政建設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