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下午,隨著施工現場鉆機的轟鳴聲,由中鐵十局承建的濟南地鐵6號線濟南站(工程名,以下簡稱“濟南站”)主體圍護結構首樁正式開鉆,標志著濟南地鐵6號線濟南站車站正式進入主體施工階段。
此次施工的濟南地鐵6號線濟南站主體基坑圍護結構采用套管咬合鉆孔樁+內支撐的支護形式,內支撐系統采用鋼筋混凝土支撐+鋼支撐的形式,排樁則采用素混凝土樁與鋼筋混凝土樁間隔布置的鉆孔咬合樁形式。
濟南地鐵6號線濟南站地處天橋、市中兩區交會處,位于站前路與經一路交叉口,是濟南地鐵6號線與遠期線路的換乘車站,站臺沿經一路東西向設置,采用T型換乘。站臺為地下兩層15米島式車站,車站總長252.05米,共設置4個地鐵出入口。
由于經一路人流量與車流量較大,施工場地狹小,地下涉及遷改管線30余條,交通疏解需要分南北兩部分進行,工程地域環境復雜,車站采用半蓋挖半逆作法施工,工程涉及專業多、接口復雜,施工組織協調管理難度大。
為確保車站首樁順利開鉆,中鐵十局建設者優化施工方案部詳細列出首鉆條件清單,并逐項專人落實,扎實推進開鉆前各項準備工作。從施工場地圍擋、交通疏解到方案交底、測量放樣,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強化施工質量和安全防護,確保施工過程全面受控,周邊道路實現全面規劃。
濟南地鐵6號線主要沿經一路、明湖西路、大明湖路、山大南路、鳳凰路走行,連接濟南西站、濟南站、濟南東站三大對外交通樞紐,以及濟南西站片區、商埠區、國際金融城、王舍人片區、濟南東站片區等重點區域。該線路換乘點多、輻射面積廣,將成為加速濟南城區東西經濟活動、生產要素流動的黃金線,為濟南“東強”“西興”“中優”帶來地鐵動能,滿足廣大市民對出行的美好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