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號軌道交通研發中心
誕生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通號”),見證了新中國鐵路的滄桑巨變,親歷了整個中國高鐵發展的新征程。從學習仿造入手,完成了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原始創新的轉變,中國通號逐步建成了專業突出、門類齊全、布局合理,具有中國特色的軌道交通通信信號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
從設計中國第一個機械化駝峰編組站,到建立第一個電氣集中標準,再到制定中國高鐵列車運行控制系統技術標準,中國通號堅持服務國家交通強國戰略和區域協同發展戰略,持續跟進國家重點項目建設,以擴大有效投資帶動穩增長,引領中國鐵路發展,實現了劃時代的技術飛躍,成就了我國鐵路發展的多個“中國第一”“世界之最”。
在世界高鐵的競爭中,看得見的是中國軌道交通工具在運行速度、安全性、舒適度等方面的比拼趕超,以及企業市場占有率的不斷增大,看不見的是中國鐵路人無數個夜以繼日換來的原創高鐵科研成果,是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保障。
日前,中國上市公司協會、聯合調研活動走進中國通號,聽公司董事長周志亮講述了中國通號從“跟跑”到“領跑”,一路“提速”的旅程故事。“可以說,中國通號已經發展成為軌道交通領域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周志亮稱。
自主掌控關鍵核心技術
“中國通號作為鐵道部時期成立的專業化公司,60余年來始終擔負著國家鐵路通信信號技術發展和工程建設主力軍、高鐵建設‘第一團隊’的職責使命,形成了通號品牌。”周志亮告訴記者,中國通號參建的高鐵里程占全國已建成總里程的90%以上,為我國4萬公里高鐵和15萬公里普速鐵路提供核心列控技術和裝備,先后參與北京、上海等30個城市120余個軌道交通控制系統設計集成施工項目,占有40%左右的市場份額。
“國際技術領先的公司不會把真正的核心技術交給中國,這需要我們自己的工程師艱苦突破。掌控核心技術,是國家賦予中國通號的歷史使命。”周志亮介紹說,中國通號已掌握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軌道交通八大核心技術,形成了產品種類多元化、主要產品譜系化、核心產品自主化、產品層次差異化的軌道交通系統裝備,在軌道交通領域實現廣泛應用。“從引進到自主,核心的問題是要形成獨立的技術團隊和配套的產業能力。有了自主創新的產品,才能保障‘交通強國’戰略的實現。”
在高鐵領域,中國高鐵列控系統(CTCS-3)適用于時速300公里及以上高速鐵路,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并通過國際互聯互通認證,圓滿完成京滬高鐵(601816)達速350公里和京津城際列控系統改造任務,讓復興號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中國高鐵自動駕駛系統(CTCS-3+ATO)實現時速350公里高鐵自動發車、自動停車、自動運行、超速防護和車門站臺門聯動控制,并成功運用于京張鐵路、京沈鐵路等線路中。
在城際鐵路領域,中國通號已在廣東莞惠城際成功打造了全球首條時速200公里自動駕駛鐵路。
在地鐵領域,城市軌道交通列控系統(CBTC)打破了國外壟斷,成功裝備北京地鐵8號線,全面替代國外設備,創新實現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的互聯互通,支持不同車載設備列車的跨線運行,先后在重慶、西安、長春、合肥等地實施。
“我們形成了設計集成、裝備制造、工程交付‘三位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能夠根據客戶實際需求靈活提供定制化系統解決方案。”令周志亮驕傲的是,中國通號已經成為目前全球唯一可提供全產業鏈一站式服務的企業。
以市場需求推動技術攻關、以市場應用帶動技術迭代,立足客戶需求推進重大項目技術研究,近年來,青藏鐵路新型列控系統、智慧輕型軌道交通控制系統、基于北斗定位的移動閉塞列控系統、跨專業平臺的數字化綜合運維系統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繼上線應用,中國通號的科技創新實力得到有效彰顯。
瞄準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作為我國鐵路領域控制系統設備制式、技術標準及產品標準的歸口管理單位,中國通號目前擁有7個國家級和行業創新平臺、9個國家級創新示范、30多個省部級創新平臺,建成了全球仿真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設備最先進的3個綜合實驗室和140多個專項實驗室,擁有有效授權專利3500余件,海外專利布局400余件。
如果說永不停滯的自主創新與科技研發是中國通號“飛馳”的動力,那么持續可靠的安全質量則成為中國通號行穩致遠的關鍵。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動車組保有量和運營量最多的國家,高鐵已經成為滿足人們對美好出行向往的重要運輸方式。中國通號的控制系統和裝備每天為超過3400列高鐵動車組安全運營提供智能指揮和綜合調度,助力我國成為全球鐵路、尤其是高鐵運營最安全的國家。
“我們在全系統內推行一體化管理體系認證,積累了6萬余個產品測試案例,涉及安全關鍵的系統產品100%獨立測試,系統設備具備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讓周志亮感到欣慰的是,中國通號近年來安全生產持續實現“雙零”目標,助力我國鐵路迎來歷史上最安全穩定的時期。
高鐵名片,大國外交。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實施為中國高鐵走向海外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匈塞鐵路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跨境基礎設施工程,作為中東歐合作的標志性項目,是中國高鐵進入歐洲的第一單,是中國高鐵技術和裝備“走出去”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前,裝備中國通號CTCS3-400T車載設備的高速動車組,經過十余天海上運輸,從中國青島港(601298)出發順利到達印尼雅加達港。400T車載設備是我國首個完成技術創新、產品研制及現場試用的自主化C3車載設備,是首個通過歐盟基線3最高版本TSI認證的車載產品,已獲歐洲訂單,也是我國首個進入歐盟核心市場的列控產品,實現多項創新成果,為加快中國通號自主化車載產品國際化推廣步伐奠定了堅實基礎。
堅定履行央企職責使命
按照國務院國資委部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要確保在今年底前全面完成。這場為期三年的改革大考即將“響鈴收卷”,中國通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據介紹,在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上,中國通號黨建入章程工作已全面完成,全系統第一時間100%完成黨建工作進章程,走在中央企業前列。
在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上,中國通號加速落地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加快實施“六核一體兩翼”業務戰略,構建“軌道交通+N”產業格局,推動9組企業重組整合,有序推進“壓減”“兩非”企業處置和重點虧損子企業治理,全部完成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廠辦大集體在職職工100%安置,資源配置效率顯著提升。
在提高企業活力效率上,中國通號已做到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實現全覆蓋,3家企業實施職業經理人制度,1家企業試行輪值總經理制度,推動實施“揭榜掛帥”“賽馬”等科技創新機制,實行核心研發團隊工資總額單列,綜合運用股權激勵、分紅激勵、風險抵押等科技激勵政策,制定院士培養與實施計劃,穩步推進“萬人計劃”“交通運輸青年英才”等人才培養工程,搭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創新生態,全方位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立足企業長遠發展需要,中國通號還積極發揮上市平臺、財務公司、投資公司投融資作用,瞄準智能交通、云計算、大數據、高端智能裝備等新興產業發展,有序推動并購重組,審慎引入高匹配度、高認同感、高協同性的戰略投資者,助力做強做優做大主業。
“未來,我們將依托上市平臺發展核心競爭力、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激發內生增長動力、提升企業現代治理水平,積極借力資本市場,探索資本工具,加強市值管理,努力實現內在價值和市場價值有效匹配,穩定投資者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周志亮表示。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