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由中鐵十四局隧道公司承建的成都至自貢高鐵錦繡隧道工程迎來重要施工節點,負責開挖該隧道的國產最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錦繡號”成功穿越既有鐵路線——成都樞紐鐵路環線及成綿樂城際鐵路。此次穿越既有鐵路橋墩實現“零沉降”。
成型隧道
成都樞紐鐵路環線串聯成都東、西、南、北4個火車站,成綿樂城際鐵路為雙線電氣化鐵路,是西南地區首條高速鐵路客運專線,也是汶川大地震災后重建的重點交通項目,客流量較大。“錦繡號”盾構機下穿既有線路過程中,稍有不慎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錦繡號”盾構機開挖直徑達12.79米,設備總長135米、總重3000噸,因在盾構機刀盤位置涂抹了熊貓“皮膚”,被稱為“最萌大國重器”,在2021年7月份下線時,曾受到海內外網友廣泛關注。下穿過程中,“錦繡號”盾構機正處于為弱風化泥巖地層,平均強度達到15.3兆帕。盾構機剛通過最低點,正處于爬坡階段,此處埋深為42.6米~43.8米,基巖裂隙水含量增大;盾構正/側穿頂距樁底豎向間距約20.4米;盾構機從始發開始一直處于半徑為654米的小半徑轉彎。由于轉彎半徑小,項目部采取常開超挖刀掘進模式,增大掘進輪廓,可以有效控制掘進姿態。“錦繡號”盾構機掘進一環出渣量約400立方米,相當于地鐵6米級盾構機的五六倍。項目部提前籌劃,采取連續皮帶機的方式進行出渣,有效加快掘進速度。
為確保“錦繡號”盾構機順利穿越既有鐵路線,五一國際勞動節期間,中鐵十四局建設者堅守崗位。在穿越既有線任務開始前,項目部在鐵路三角地帶停機,開倉檢查刀具磨損情況,為此次下穿既有線任務保駕護航。項目部堅持精細化管理原則,在現場配備足夠的管片、箱涵以及其他應急物資,清空渣土池,對同步注漿及二次注漿系統進行檢查,對盾構機長、拼裝手、注漿作業班組以及設備維保人員進行詳細交底。此外,項目部提前布設自動化監測點并密切關注設備運行情況,以便在下穿既有線過程中,利用自動化監測技術對既有線結構、軌道變形進行監測,并及時分析、預測和反饋信息,用于指導盾構機掘進。
成(都)自(貢)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京昆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176公里,為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成自鐵路建成后,對加快成都及沿線地區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推進西部大開發進程,加快區域合作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