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昆明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第三輪)及昆明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22-2027)”官方文件信息,其中提到:
遠期規劃和遠景規劃:
遠期:規劃年限與昆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期限保持一致,為 2035 年。
遠景:綜合考慮資源和環境容量而得出的城市理想發展狀態對應時點,無固定年限,可參照國土空間規劃遠景展望年 2050 年。
建設時序
昆明市已獲國家批復共兩期建設規劃,目前已運營首期工程、3 號線、4 號線以及 6號線,在建 1 號線西北延、2 號線二期以及 5 號線。在此基礎上,結合昆明市國土空間規劃和城市建設時序,確定線網實施步驟如下:
第一階段:形成骨干線網,支撐中心城發展。
完成國家批復的 1-6 號線,形成軌道交通普線的骨干線網,支撐中心城發展,加強主城與呈貢的聯系。目前已運營首期工程、3 號線、4 號線以及 6 號線,1 號線西北延、2 號線二期以及 5 號線正在建設中。
第二階段:快線起步支撐滇中新區與中心城聯系,普線網持續完善。
按照滇中新區的發展要求,在第二階段啟動快線 R1 線嵩明段以及安寧段的建設,支撐滇中新區兩翼與中心城的快速聯系。中心城普線網絡持續完善,建設 3 號線以及 6號線延伸線,新建 7、8、9 號線。
第三階段:實現 2035 年遠期目標網,形成 3 條骨干快線以及 12 條普線的網絡布局。
在第二階段的基礎上,進一步建設 R1 線主城段,完成 R2 線和 R3 線的建設,形成三條骨干快線網有效支撐昆明都市區發展。建設完成 10、11、12 號線,形成較完善的普線網絡,為中心城提供較好的覆蓋和服務水平。
第四階段:根據情況適時啟動遠景線路的建設。
根據城市發展情況,適時啟動 R2 線昆陽段以及 R3 線海口段的建設,支撐滇池南岸片區的發展。
根據滇中東片區的發展需求,適時啟動 R4 線的建設,為滇中東片區提供與中心城聯系的第二通道。
根據富民的發展需求,適時啟動 R5 線建設,加快富民與中心城的聯系。
根據宜良的發展需求,適時啟動 R6 線的建設,為宜良與中心城的聯系提供支撐。
根據滇中新區內部的出行要求,適時啟動滇中新區東西片區內部中低運量線路的建設。
線網覆蓋
本輪線網在原線網的基礎上強化了以下重點片區的線網覆蓋水平,進一步支撐城市發展和交通需求,提高了軌道交通的服務水平。
1)主城核心區
該區域為昆明市傳統中心,軌道交通線網以 1、2、3 號骨干線、4、5 號線輔助線、 6 號機場及 R2、R3 線在城市中心區內構建放射狀線網,線網密度達到 1.8km/km2,達到了核心區線網密度 1.3km/km2的目標。可以強有力地支持主城核心優化疏解,滿足外圍與主城核心的快速聯系。
2)呈貢副中心
呈貢作為中心城核心區域之一,將重點打造成為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的現代化科教創新新城。該區域軌道交通以 1 號線和 4 號線構成十字形基本骨架,以 1 號線支線、9 號線、及 R2 線為補充或外聯線路,構成以火車南站為核心的放射型線網,線網密度達到 1.2km/km2,達到了城市副中心線網密度目標。
3)巫家壩副中心
巫家壩機場搬遷之后,原址將形成及金融、會展等為主要產業的城市副中心。該區域軌道交通以 8 號線、R1、R2 為縱線、1 號線、7 號線、12 號線為橫線,形成魚骨狀線網,線網密度達到 1.9km/km2,達到了城市核心線網密度的目標,處于較高的服務水平。
4)滇中新區安寧片區
該區域軌道交通以 R1、R3 線為縱線、安寧區內線為橫線,形成基本雙十字形線網, 線網密度達到0.8km/km2,具備較高的服務水平。
5)滇中新區嵩明片區
該區域軌道交通由 6、9、R1、R4 號線組成,加上嵩明區內線,線網密度達到 0.9km/km2,具備較高的服務水平。
車站覆蓋
到遠景年,昆明中心城區軌道交通 800 米覆蓋率將會達到 73%,都市區覆蓋率達到 51%。軌道交通 800 米范圍內能覆蓋 63.5%的人口,61.8%的崗位。軌道站點直接吸引范圍覆蓋了中心城主要的人口分布區域、組團內部主要的客流集散點和交通走廊,能便捷的起到服務市民出行的功能,擁有較高的覆蓋水平。
昆明城市軌道遠期(2035年)線網由12條普線和3條快線組成
1)快線網
在原線網 R1(原東西快線)、R2(原南北快線)兩條骨干快線基本穩定的基礎上,新增快線 R3。
R1 線:東西向骨干快線。
R2 線:南北向骨干快線。
R3 線:為東北-西南向骨干快線。
2)普線網
在保持原線網 1-9 號線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做局部適應性調整。具體各條線路情況如下:
1 號線:為南北向線路。
2 號線:為南北向線路。
3 號線:為東西向線路。
4 號線:為南北方向的線路。
5 號線:為南北向線路。
6 號線:東西線路。
7 號線:為中心城的 U 型加密線。
8 號線:為南北向線路。
9 號線:為南北向線路。
10 號線:為主城區南北走向的加密線路。
11 號線:為主城東西向的加密線。
12 號線:為主城加密線。
遠景(2050年)線網規劃方案
遠景規劃線網包含6條快線,12條普線以及2條區內中低運量線路。
1)快線網
R1 線:與遠期網保持一致;
R2 線:在遠期線網的基礎上,沿蘭磨線道路向西延伸。
R3 線:在遠期線網的基礎上,沿 Z044 號路、環湖路向南延伸。
R4 線:為遠景控制的快線輔助線,西南-東北走向。
R5 線:為遠景控制的快線輔助線,末端與 R2 線銜接換乘。
R6 線:為遠景控制的快線輔助線,末端與 R2 線銜接換乘。
2)普線網
12 條普線與遠期線網方案保持一致。
3)區內線
嵩明區內線:為嵩明區內部中低運量線路。
安寧區內線:為安寧區內部中低運量線路。
本次建設規劃近期項目包含 6 號線三期、7 號線一期、8 號線一期、9 號線一期,總規模 71.5km,車站 48 座,各條線路的工程概況如下:
(1) 6 號線三期
線路起訖點為機場中心站~長水樞紐站。全長 4.85km,其中地下線 4.54km,高架線 0.31km。全線共設車站 1 座,平均站間距 4.85km。
(2) 7 號線一期
線路起訖點為普吉村站~云灣路站。全長 34.6km,全地下線敷設。全線共設車站 26 座,平均站間距 1.36km。設車輛基地 2 座(水節箐停車場、廣衛車輛段),3 座主變電所及相配套的車輛和機電設備。
(3) 8 號線一期
線路起訖點為石關村站~世博園站。全長 13.8km,全地下敷設,設置車站 11 座, 平均站間距 1.38km。設車輛基地 1 座(花漁溝車輛段),2 座主變電所(紅園路、世博 園)及相配套的車輛和機電設備。
(4) 9 號線一期
線路起訖點為大學城南站~晉城南站。全長 18.2km,地下線約 0.6km。全線共設車站 10 座(其中地下車站 1 座,高架車站 9 座),平均站間距 2 km。設車輛基地 1 座(晉城車輛段),1 座主變電所(公園北路主所)及相配套的車輛和機電設備。
目前昆明已運營或在建的線路均采用 B 型車系統,從線網資源共享考慮,全網考慮統一車輛選型為 B 型車。除 6 號線三期沿用 6 號線 DC750 第三軌供電外,本次建設項目均采用 DC1500V 第三軌供電。
最高運行速度:80~120km/h。(市區線 7、8 號線最高速度采用 80km/h、6、9 號線采用 100km/h,R1 線最高速度采用 120km/h)。
從資源共享、客流風險以及服務水平等方面考慮,6、7、8、9 號線以及 R1 線均采用 B 型車 6 輛編組。
6號線三期
機場中心站~長水樞紐站
6 號線三期自已經開通運營的 6 號線一期終點站機場中心站(即 T1 航站樓地鐵站)停車線末端起,至長水樞紐站(即 T2 航站樓地鐵站)止,共 1 站 1 區間,其中長水樞紐站為 6 號線、9 號線和 R1 線三線換乘站及 T2 航站樓前的橋梁、明挖區間及盾構井部分,線路起點里程為右 AK24+944.000,終點里程為右 AK29+798.344,長 4.85km,其中地下線 4.54km,高架線 0.31km。
7號線一期
普吉村站~云灣路站
7 號線為中心城的加密線,以 U 型線的形式覆蓋了高新區、主城南部以及經開區,增加了主城區的軌道交通覆蓋。
線路始于普吉村站,并于車站北部設水節箐停車場,出普吉村站后線路沿普吉路向南敷設,下穿云冶鐵路專用線,在沙河北路路口設沙河北路站,在筇王路交叉口設筇王路站,與 R2 線換乘。出站后,線路下穿京昆高速,在海屯路與京昆高速交叉口西北側設大塘子站,與 4 號線換乘。出站后線路轉至科發路敷設,海源北路敷設,在滇緬大道設滇緬大道站,與規劃的 12 號線換乘,出站后線路下穿科錦路,在科醫路交叉口設師大附中站。出站后線路依次下穿米軌、茭菱路,3 號線區間設人民西路站,與 3 號線換乘。出站后線路沿運糧河布設,在興苑路設站,此后線路下穿昆明鐵路樞紐,于華苑路設站與規劃 11 號線換乘,此后線路下穿碧雞路,于環湖路設站與規劃的 R3 線換乘,出站后線路下穿草海后沿廣福路布設,在西福路設西福路站,在滇池路設廣福路站與 5 號線換乘,此后線路分別在前衛西路和前福路設站,至前興路設站與規劃 10 號線換乘,至福保路設站與規劃安寧線和 2 號線換乘,至飛虎大道設站向化站與規劃 8 號線、R2線換乘,至永中路設中閘村站,至洱季路設團結村站與規劃的 12 號線換乘,至星耀路設尚義村站,至彩云路設站與 1 號線換乘,在廣衛設站與 4 號線換乘,此后,線路下穿廣衛立交橋沿東繞城高速公路布設,至順通大道設羊甫南站,該站為廣衛車輛段接軌站。
8號線一期
石關村站~世博園站
8 號線工程為主城新增的內部填充線,連接北市區、巫家壩市級副中心及滇池北岸區域,增加了主城北部、東部和南部的覆蓋,對主城骨干線路和其他加密線起到客流集散作用。
8 號線一期工程起于石關村站,向南下穿西北繞城高速茨壩立交后沿龍泉路向南延伸至霖雨路口北側設與規劃 10 號線換乘,之后往東轉入霖雨路,于霖雨路與北京路交叉口與 2 號線換乘,然后沿鉑金大道至穿金路口與規劃 R3 線換乘、最后沿世博路敷設至世博園門口設站進行折返,并與 5 號線換乘。
9號線一期
大學城南站~晉城南站
9 號線工程形成連接昆明空港新區、經開區、呈貢新城、馬金鋪高新區和晉寧新城,滿足城市近期建設需求的南北向公共交通骨干軸線。
9 號線一期線路全長約 18.2km,其中地下線約 0.6km,地面線約 0.2km,設車站 10 座,平均站間距約 2km;9號線一期新增段(公園北路—晉城南)線路長度 10.7km,全部為高架線,設車站 5 座,平均站間距 2.7km。9 號線(大學城南站~晉城南站)前元路設大學城南站與 1 號線換乘,出站后沿前元路、南北大道布設至軌道產業園站,最后往南至終點站晉城南站。從全線角度考慮,9 號線需要滿足組團間快速出行需求,因此設計時速 100km/h。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