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城市大型交通樞紐的停車管理問題,體現著一個城市的綜合治理和協調組織能力,也關系著智慧城市建設的發展進程,與城市的整體形象密不可分。近日,亞洲最大的鐵路樞紐客站——北京豐臺站智慧停車誘導系統正式上線,開始面向公眾提供服務。
智慧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愛泊車)作為技術方,全面參與了項目的設計、建設和運營,打造智能路網(IRN)系統,立足當前,面向未來,推進數智化交通治理改革。這一項目首次在北京市大型場站實現了地面公共停車場車位數量精確采集展示、空閑車位精準導航、步行反向快速尋車等場景應用,為構建城市級停車服務模式進行了卓越探索,以AI深度賦能智慧交通建設,讓交通出行更美好。
停車資源整合共享:實現車位級導航+反向尋車
“您打開手機地圖,找到豐臺站P2停車場,輸入B100車位,根據步行導航就可以準確找到我的車了。”自從發現北京豐臺站停車場有了這個“反向尋車”功能,網約車司機王東感覺每次來豐臺站接活兒都更加便捷省事了。
注:反向尋車步行導航功能
今年6月20日,經過4年的改擴建,百年老站北京豐臺火車站以全新面貌開通運營,為首都再添新地標的同時,進一步推動了城市交通新格局建設。日均1.6萬人次的旅客量,給站內停車場以及周邊交通的管理能力形成了極大的挑戰。
按照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設總體部署,北京市交管局積極探索科技手段在交通綜合治理中的應用,以豐臺火車站站前停車場為試點,依托聯合創新機制,組織智能停車管理和地圖導航頭部公司,采用視頻采集解析、數據融合共享、高精地圖繪制、動態信息發布、衛星導航尋址等技術,首次在北京市大型場站實現了地面公共停車場車位數量精確采集展示、空閑車位精準導航、步行反向快速尋車等場景應用。
注:對豐臺站停車場車位數量進行精確采集展示
智慧停車誘導系統運營以來,經初步監測,項目有效均衡了北京豐臺站周邊的交通流量,提高了車輛尋位停車效率,消減了等位排隊長度,建立了停車資源整合共享、動態信息融合互通的工作規范,切實提高了豐臺站智慧交通的高科技水平。
AI深度賦能智慧交通建設:建立“端邊云架構”系統
基于豐臺火車站站前停車場車位設置、行車路線、停車視野等現狀情況,綜合考慮數據采集設備建設性價比,北京交管局組織愛泊車(AIPARK)等企業,進行了反復論證,最終選定采用視頻方式采集停車場數據,首次同步打通并統一了三個地圖軟件的數據接口。愛泊車(AIPARK)則依據三家地圖公司各自的數據接口標準,分別進行了對應數據接口的開發,并通過平臺分別進行數據推送。
作為豐臺站智慧停車誘導項目的技術方案提供方,愛泊車(AIPARK)在城市交通智慧停車領域有著豐富的案例打造經驗,不僅在北京已經實現了“1+17”個區的路側停車泊位管理全覆蓋,還在全國10余個一二線城市覆蓋了2000多個停車場,通過實現停車無人化管理,利用電子支付、無感支付等手段,極大提高了車場的管理效率,經典案例包括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等。
為了高水準地完成豐臺站智慧停車誘導項目的建設目的,愛泊車(AIPARK)為項目設計了一套完整的“端邊云架構”系統,通過AI深度賦能城市智慧停車與交通綜合治理系統,進一步推動智能路網的“毛細血管”建設。
注:愛泊車搭建的“端邊云架構”系統
“端”指AI終端:原始數據來源于布設的各個監控點位專用監控攝像機,攝像機接入到AI車位識別邊緣計算終端,AI終端識別每個車位上是否有車輛存放,以及車輛的特征,然后存儲到本地。
“邊”指車場智能管理端:AI終端會將此信息推送到車場智能管理端,車場管理端經過業務邏輯處理后將車位占用信息、圖片信息、預警信息等發送到車位檢測云平臺。
“云”指車位檢測云:車位檢測云平臺經過與靜態公司停車管理系統修正后,將數據同步轉發各大地圖提供商,由于各提供商的接口不一樣,因此要求將數據進行同時發送。
注:豐臺火車站停車資源精準誘導系統(車位檢測云平臺)
通過“端邊云架構”系統下的智慧停車精準誘導系統,愛泊車(AIPARK)實現了對前端車場泊位余位信息的數據采集、狀態識別與停車系統對應數據的校準校驗,同時承擔了與各家地圖公司數據接口的開發及數據推送,體現了愛泊車(AIPARK)停車數據精準算法及數據對接的能力。
從科技創新和社會效應來講,項目的實施不僅拓寬了AI技術在智慧交通發展中的應用場景,還最大程度地消弭了用戶與目的地停車場之間的信息隔閡,實現了供需的相對動態平衡,最終對于緩解交通擁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讓交通更美好:為經濟社會大發展構建新型基礎設施支撐
一直以來,城市交通樞紐運營管理存在著多個難點。比如,建筑體量大、旅客流量大、安全責任大、社會關注大、服務標準難統一、開放式管理難度大、運營時間長、條線多而復雜、管理類型特別、節假日運營保障要求高等等。
因此,大型交通樞紐停車系統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影響著交通樞紐能否最大程度地起到服務百姓出行的目的,對周邊輻射的交通網絡也會形成連帶的交通影響。北京豐臺站智慧停車誘導的建設實踐,為構建城市級停車服務模式進行了有益探索,打造了科技賦能交通發展的新樣板。
在建設過程中,項目堅持了實用性原則、人性化原則和融合共享的原則,實現了停車管理平臺與導航服務平臺的協議對接和標準化數據共享,為后續停車場數據的全量接入夯實了基礎,動態優化導航策略,實現交通流量合理分配、改善交通擁堵狀況。
智慧互通(IICT)于2015年創立于北京中關村,是一家專注于計算機視覺與智能傳感領域技術研發與應用的人工智能高科技企業,為高位視頻(ASE)、車態感知(VSA)、全息道路(HRS)、智能路網(IRN)技術的開創者及解決方案提供商,旗下擁有核心品牌愛泊車(AIPARK)、愛通行(AITS)、領航者(AIPILOT)。核心產品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等45個一二線城市,每年服務車次10億+。
愛泊車(AIPARK)將以北京豐臺站項目為契機,結合路側停車位和重點場所停車場周邊交通流量特點及群眾出行停車需求,總結在解決大型交通樞紐停車,理難題的經驗,同時在接入全市統一停車數據的基礎上,愛泊車(AIPARK)會根據不同建設方案分別實現分區域車位信息精確展示或車位級精準導航,充分發揮智慧交通領域領軍企業的技術優勢,走出一條用人工智能技術解決城市交通復雜場景的創新道路,為經濟社會大發展構建新型基礎設施支撐,用技術改變世界,讓交通出行更美好,讓人民生活幸福感不斷提升。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