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建一局華南公司深圳地鐵13號線二期(北延)工程四工區,第1個始發、第1個洞通的泥水盾構區間——長春北路站~下村站區間左線隧道順利貫通。
120個日夜,披星戴月
歷經120個日夜守護,35人披星戴月,地下20米,直徑6.48米的泥水盾構機扎實地走完728米的旅程。長春北路站~下村站區間成為深圳地鐵暨中建股份在深地區首個在粘土、富水砂層中采用泥水盾構施工順利洞通的項目。
穿越104棟老建筑,平穩推進
盾構施工影響范圍內存在104棟老建筑,隧道區間穿越自來水管、雨污水管、燃氣管等區域主管網,房屋、管線建設年代久、狀況差。項目團隊攻堅克難,編制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組織專家論證,采用低應變檢測、地震波法探樁、地質雷達掃描、CCTV閉路電視掃描等技術,探明孔洞、房屋基礎形式,在砂層中掘進,嚴格控制泥漿性能、泥水壓力、推進壓力,在粘土地層中多次泡倉處理泥餅,通過反復洗倉、提高泥漿黏度,降低推進速度、提高刀盤轉速,保障排渣順暢,確保盾構推進平穩有序進行。
多項成果,技術護航
應用5項技術,提高掘進效率、打造精品隧道。以長春北路站~下村站區間泥水盾構施工為研究基礎產出4項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省部級工法、7篇論文,實現科研攻關與施工實踐的緊密結合。其中,盾構渣土資源化利用技術,就地處置盾構土變廢為寶,是“雙碳”技術在盾構施工領域的應用典范。
“四無隧道”,“建證”匠心
設置三道防水膠條,對管片逐環檢查,粘貼實名標志牌,踐行無滲漏、無錯臺、無破損、無污染的高標準建設要求,確保483環絲絲入扣,每一片管片、每一個膠條、每一次拼裝、每一環注漿都凝注著一線人員心血,“建證”中建一局匠心。
【讀特新聞+】
深圳地鐵13號線二期(北延)四工區項目
深圳地鐵13號線二期(北延)四工區項目位于深圳市光明區。包含三站三區間,線路總長3689.61米,區間總長2361.56米,主體結構建筑面積約為8.44萬平方米。線路建成后將與深圳地鐵13號線一期貫通運營,有效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一體化融合。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