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中鐵二十四局承建的成都地鐵17號線二期工程清水河大橋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標志著項目土建施工取得階段性勝利,即將進入車站附屬施工階段。
集團公司成都地鐵17號線二期工程包含2站2區間,全長2.1公里。清水河大橋站為地下二層12米島式車站,總長624米,是全線最長的車站,采用明挖法和半蓋挖法相結合施工,局部頂板蓋挖,大、小里程端均為盾構始發端。項目團隊迎難而上,嚴把安全、質量、環保關,經過486天的努力,優質完成了目標任務。
集中力量,攻克管線遷改難題
清水河大橋站含高壓電力線、通訊光纜、DN1000及DN600給水管、DN2400雨水、DN800污水管等6類管線共計11條,地下鋪設錯綜復雜,屬全線遷改管線種類最多、遷改線路最長站點。該站為首開點,面對復雜的形式,項目團隊主動與交管部門對接封閉道路事宜,與產權單位就管線遷改細節進行反復溝通交流;同時,結合項目特點與施工工序要求,合理布局施工,提前規劃,優化資源配置,緊湊工序銜接,確保各項工作有力高效推進,順利完成遷改任務。
創新方案,分區實施交通導改
清水河大橋站位于進出市中心主干道龍騰路,為全線交通導改面積最大、導改體量最大、導改次數最多的車站。為保障市民正常出行,施工中,項目部充分考慮到站點周邊道路車流密集的特點,多次組織梳理會,研究交通疏解方案,采用動態打圍思路,創造性地提出了S形導改方案,通過分段分幅、多次倒邊施工等一系列措施,經過大小9次交通導改,順利實現分區施工。
多措并舉,創建綠色標桿工地
項目部踐行全過程綠色施工,采取防塵天幕、可移動式隔音降噪棚、密閉網等多重環保措施,打造“環境友好型”項目。2021年,清水河大橋站被選為中央督查組在成都地鐵全線的唯一現場觀摩站點。此外,項目部還通過了區、市各級單位審核,順利申請成為綠色標桿工地,為后續施工創造了便利條件。成都地鐵17號線二期工程線路總長24.8公里,建成后將作為一期工程延伸段,有效連接武侯區、青羊區、金牛區和成華區等中心城區,是緩解主城區交通運行壓力的重要線路之一。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