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隨著“澳琴1號”盾構機精準出洞,由南光集團代建,南光置業與中國土木合作經營承建,鐵四院、中鐵十六局、中鐵建設參建的琴澳重點跨境民生工程——澳門輕軌延伸橫琴線項目海底隧道順利貫通,標志著澳門首個以盾構法施工的海底隧道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
澳門輕軌延伸橫琴線項目起于澳門境內HE1站(高架站),向西下穿十字門水道,在橫琴口岸旅檢大樓下設HE2站(地下站),全線長約2.2公里。其中盾構隧道施工區間約906米,隧道最小轉彎半徑為210米,并以“V”字形大坡度長距離穿越海域、蓮花大橋及口岸建構筑物等風險點,洞身全部處于淤泥層、淤泥質土層、粉質黏土層等軟弱地層,沉降控制難、風險系數高。
項目示意圖
為確保盾構施工順利掘進,南光集團與中國土木、鐵四院、中鐵十六局、中鐵建設等多家單位緊密合作、通力配合,針對項目所處的自然環境、地質條件和掘進風險點,多次邀請行業專家進行研討、論證,創新引入雙鉸接設計,量身打造了配置超前地質探測、高精度氣液平衡、土倉內可視化監控、盾尾間隙自動測量、盾構徑向間隙補償等智能化系統的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澳琴1號”,大幅度提高了盾構機的適應性和可靠性。盾構機掘進期間,面對場地及地質環境惡劣、疫情暴發等重重挑戰,項目團隊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把工程安全和質量放在第一位,緊密有序地銜接各道工序。
歷經120多天日夜奮戰,項目團隊先后攻克“半徑小、覆土淺、土質差、穿越多”等技術難題,通過模擬盾構機掘進參數,采取高精度數據監測、24小時不間斷跟蹤、“井上井下聯動”等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措施,成功通過210米小曲線轉彎半徑,實現了“零污染、零沉降”下穿橫琴口岸建筑群和十字門水道,提前里程碑節點近2個月迎來了從盾構始發到貫通的勝利時刻。該項目作為澳門首個盾構穿海隧道,不僅填補了澳門軌道交通建設使用盾構法施工的空白,也為今后同類型盾構施工積累了寶貴經驗。
盾構隧道順利貫通
澳門輕軌延伸橫琴線是澳門特區政府的重點民生工程及回歸25周年的獻禮工程,是澳門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之間的重要紐帶,將為兩地居民創造舒適便捷的跨境出行環境,為實現澳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