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從南京地鐵獲悉,地鐵11號線首臺盾構機“工匠號”在綠水灣站-行知路站右線區間大里程端行知路站順利始發。這標志著地鐵11號線工程正式進入區間盾構施工階段。
△地鐵11號線首臺盾構機順利始發
地鐵11號線一期工程起點為馬騾圩站,終點為浦洲路站。線路長度26.7公里,設車站20座,地下站19座、高架站1座。此次始發的“工匠號”盾構機刀盤直徑6.86米,負責綠水灣站-行知路站區間的掘進。區間右線總長954.54m,共638環,先后下穿學院河箱涵與金融灣箱涵,整體處于長江低漫灘富水砂層中,地下水水位高、水壓大,掘進范圍廣泛分布有淤泥質粘土、粉質粘土及粉砂,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較復雜。
為確保此次盾構順利始發,南京地鐵會同參建各方提前籌劃,細致部署。先后組織業內專家進行了數輪評審,優化專項施工方案和各項應急預案,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應急演練,為后續工程建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地鐵11號線一期工程位于長江北岸,呈西南—東北走向,是貫穿江北新區南北走向的一條骨干線路。這條線路建成后,將大大緩解江北居民的過江壓力。同時對于進一步加快構筑“東西便捷、南北溝通、內外銜接、江城一體”的快速交通網路,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