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速公路不斷向山嶺重丘區延伸,山東省已陸續建成一批高速公路隧道。山東雖非公路隧道大省,但山東交通行業積極探索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打造智慧公路隧道新樣板,在克服隧道管理的安全風險高、電能消耗高、養護難度高“三高”問題上走出一條“逆襲之路”。
山東高速集團堅持以運營質效水平和風險防控能力提升為導向,持續開展技術和管理創新。近年來,其子公司山東高速股份有限公司把握數字交通發展新趨勢,深挖“數字孿生”等應用技術,依托濟萊高速公路隧道首創公路隧道綜合運營管理平臺,實現了隧道協同聯動管控的重大突破,有效提升隧道管養和公共服務水平。
智慧化重新定義公路隧道
公路隧道機電系統包含通風、照明、消防、監控、供配電等十余類設施設備,并且存在接口不統一、協議不統一等突出問題,由于各類設施設備間無法實現“數據溝通”,導致數據采集難、聯動管控難。同時隧道運行環境非常復雜,監控中心難以掌握實時動態運行狀況,因而運營管理效率低、應急處置效果差。
針對上述問題,山東高速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邊緣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技術,以“數據鏈”為主線,以基礎設施數字化為牽引,推動現代信息技術集成應用創新,為公路隧道運行管控、安全管理、養護管理、資產管理、公共服務五大業務域全面賦能,率先建立了基于“云-網-邊-端”協同的智慧公路隧道體系架構,打造出安全型、便捷型、高效型、綠色型、經濟型隧道和智感、智聯、智管、智養、智服能力“五型五智”公路隧道,實現了系統重構和流程再造,為公路隧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可應用“山高方案”。業界專家認為,山東高速通過深入挖掘應用場景,并圍繞場景重新定義公路隧道,智慧公路隧道頂層設計方案根本性地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行業的技術性難題,是對行業的重大貢獻。
此外,山東高速前瞻布局,依托工業和信息化部“一號高速”項目,進一步研究C-V2X車路協同技術在公路隧道場景中的應用,探索“智慧公路隧道3.0”,為未來智能網聯汽車在隧道內安全可靠運行保駕護航。交通、汽車、通信三大行業都期待早日取得突破性的成果,為智能網聯汽車的應用場景掃清最后的障礙。
創新讓公路隧道
實現“三升三降”
在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時代背景下,結合“提升特長隧道、隧道群結構災害、機電故障、交通事故及周邊環境風險等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技術應用水平”要求,山東高速以數字化智能化推動高速公路隧道管理模式迭代升級。
首創公路隧道綜合運營管理平臺。2019年,山東高速聯合國內頭部企業研制了國內首個全功能、全要素的公路隧道綜合運營管理平臺——濟萊高速公路隧道智能交通平臺,一舉攻克當時公路隧道無法實現協同聯動管控這一“卡脖子”技術難題,在國內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公路隧道數據共享、業務協同、科學決策、協同控制,十余種應用、上萬條數據在綜合運營管理平臺融合匯聚,實現了不同業務鏈條的數據互聯互通。中國公路學會專家組一致認為研究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高速公路隧道分區智能協同一體化管控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研究成果獲得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山東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獎等多項殊榮。2021年以來,山東高速觀察到應急管理數字化轉型的發展動態,依托濟萊高速公路隧道智能交通平臺并運用數字孿生技術,實現了8大類、500余個應急預案的數字化、可視化,在國內同行中第一個做到應急預案“一鍵聯動、秒級下發”,大大提升了公路隧道火災、事故等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置效率,樹立了行業新標桿。
建設智慧照明系統、實現智慧供電。山東高速對隧道節能燈具進行改造,改后的隧道照明實現了人工、時序和智能調光三種控制模式。其中智能控制模式在白天根據洞內外設置的光強檢測器的數值進行平滑調光,夜晚根據車輛檢測器的數值進行平滑調光,2020年項目被中國公路學會評定為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22年,山東高速在上游隧道、蟠龍隧道和伙路隧道試點建立隧道綜合能源管控系統,實現運維全業務流程管控、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構建“云平臺+PC客戶端+手機APP”的運維服務支撐體系,保障供配電設施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
研發高速公路隧道入口一體化聲光預警裝置。2022年,山東高速在解家河隧道建立了隧道安全預警信號誘導(情報板)、聲光報警、隧道喊話三位一體、遠中近依次遞進的全方位、立體化安全智能預警體系。當隧道內發生交通事故等異常事件時,調度分中心工作人員在路管、高速交警抵達現場前,可第一時間遠程利用聲學應急疏散系統引導人員、車輛疏散,通過智慧管控平臺一鍵控制隧道現場的機電設備,包括隧道照明燈具達到最亮、情報板發布誘導信息、車道指示器由綠箭頭變為紅叉等,避免二次事故發生。目前,調度分中心已處理事故10余次,處置效率提高了10%以上,減少了財產損失,無人員傷亡事故發生。
通過一系列創新,山東高速運營管理的公路隧道實現了“三升三降”,即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養護管理水平系統提升、公眾出行體驗提升,交通事故總量下降20%以上、運營電能消耗下降35%以上、管養綜合成本下降30%以上;同時還帶來“五個轉變”,即由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由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轉變、由人工管理向智能管理轉變、由粗放管理向精細管理轉變、由低水平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爭做智慧公路隧道
技術標準制定者
山東高速積極申請建設山東省技術標準創新中心,相關科研成果已納入中國公路學會團體標準《高速公路變電所建設與運營維護指南》(T/CHTS 10054-2022)、中國交通企業管理協會團體標準《高速公路經營管理》(T/CACEM 00015.1-2019)。其中依托“濟萊高速公路隧道智能交通平臺”開發形成的“公路隧道運營數據編碼標準”已納入即將發布實施的公路工程行業標準《公路隧道運營技術規范》,將加速推進我國公路隧道數字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
爭做智慧公路隧道技術標準制定者。目前,山東高速正在制訂《高速公路隧道安全運行控制技術規程》《公路隧道運營信息化數據管理標準》和《高速公路隧道隱患排查治理技術規程》等團體標準,持續促進智慧公路隧道科技成果向標準轉化,為公路隧道建設貢獻“山高標準”。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