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廣州·黃埔2022年防災減災日暨地震應急技能宣傳活動”在北京師范大學廣州實驗學校拉開帷幕,1500多人參加活動。記者了解到,在自然災害防御、防災減災方面,黃埔區在全區易浸內澇點安裝了水位監測儀、在所有的車行下沉隧道安裝了應急智能攔截系統。
活動共分為地震應急疏散演練、防災減災應急技能演示、防災減災科普宣教、應急技能體驗活動等項目。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模擬某斷裂帶發生地震災害,校園在地震災害中展開自救互救。演練以“現場模擬+實戰演練”的形式,融合情景模擬+創新技術手段進行,通過演練現場班級模擬區、事故發生模擬點等多角度。然后是開展防災減災應急技能演示,通過滅火實操演示與訓練、心肺復蘇演示與操作、不同擔架制作演示與制作(衣服制作擔架、床單制作擔架、繩子制作擔架、折疊擔架),邀請師生參與到技能體驗中,提高了師生自然災害來臨時的自救互救能力。
最后開展的是防災減災科普宣教和應急技能體驗活動。現場設置防災減災宣傳活動體驗區、防災減災宣傳展板擺放區、八個技能安全攤位體驗區、氣象知識活動區、消防救援大隊消防車體驗區、廣州應急安全全民體驗館移動宣教車等展區6個,咨詢臺4個,展板58塊,發放宣傳品10000多份。
本次活動在黃埔區舉行,記者了解到,在自然災害防御、防災減災方面,黃埔區推進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制定了區、街鎮、社區(村居)三級三防應急救援物資儲備規劃、在全區易浸內澇點安裝了水位監測儀、在所有的車行下沉隧道安裝了應急智能攔截系統、在有水浸風險的地下車庫推進安裝防汛擋板,在政府救援、社會參與、群眾避險自救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下一步將加強極端災害性天氣的風險識別和預警響應等宣傳教育,提高公眾主動避災避險的意識和能力。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