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車浦鎮研制的氫動力數字軌道膠輪電車示范線路—臨港中運量T2線投入運營。
上海臨港中運量2號線采用基于光電磁數字化導向的膠輪低地板列車,全車流線型設計,科技感十足,內部簡潔大方、寬敞明亮,顏值滿分。該車采用了光電磁數字化軌道導向、橡膠輪走行、氫能源、低地板、高效電傳動、鉸接轉向架、全輪轉向協調控制等先進技術,是在現代有軌電車技術基礎上研制的一種全新車輛制式。
● 轉彎半徑小 適應性強
車輛采用橡膠輪胎承載運行,采用3輛編組,總長30.5m,車輛寬度2.5m,運行限界可保持在3.5m標準車道以內;車輛采用輕量化設計,軸重7t,小于標準主干道道路承載能力,避免道路車轍;車輛設置8根車橋,所有車輪均具有轉向功能,采用先進的轉向控制技術,可以實現所有車輪協調轉向,采用先進的小軸距鉸接轉向架鉸接技術,使用曲線通過能力強的貫通道結構,使車輛具備最小水平曲線R15m通過能力,同時保證800mm通過寬度;車輛運行最大坡度15%,完全滿足即有城市道路條件,最大化降低道路整改投入。
● 智能化
列車采用以電磁標記為主,視覺導航、光學探測、衛星導航、慣導糾正為輔的高可靠性的多維度數字化軌道導向方式,可實現限速控制、障礙物報警、車身姿態矯正等多種安全防護功能,使車輛獲得自動駕駛能力,可達到軌道交通GOA2或汽車L2水平!車輛通過車載傳感器讀取道路路面上連續鋪設的磁釘編碼信息,可實時準確定位車輛、車輛沿磁釘軌道導向控制、縱向速度自動控制、開關門自動控制等功能。同時,為司機提供目標速度、自動報站、車道偏移等多種輔助駕駛信息。
列車通過全景環視直觀的顯示當前車輛與周圍道路的情況;車頭車尾設置激光雷達,兩側車身布置輔助防撞雷達,有效進行避障報警提示;每個輪胎設有胎壓監測,實時監測每個輪胎的溫度及氣壓。為車輛安全運營保駕護航。
● 氫能供電 低碳環保
車輛設置氫燃料電池+超級電容的混合動力系統,氫燃料電池為車輛負載提供持續輸出,超級電容可起到大功率輸出補償、制動能量回收和穩定電壓的作用。車輛續航能力極高(約100km),加氫15min,線路沿線無需設置供電系統,供電成本大幅降低。
氫能是公認的清潔能源,作為低碳和零碳能源正在脫穎而出。自帶動力的氫能電子導向膠輪電車具有續航長、加氫快、供電設備投入少等突出優勢,在大幅降低工程造價成本及周期的基礎上,增加了儲能式電子導向膠輪系統的續航里程,符合國家“雙碳”的戰略目標。
●軌道數字化 電子導向 低成本運營
在工程方面具有建設周期短(可控制在1年以內)、路面占用少、節能減排效應顯著等優勢,單位公里建設總投入僅為有軌電車的一半左右,直接工程投資(工程費用和車輛購置費)小于 1 億元/公里,通過軌道數字化創新手段,實現與有形軌道一樣的承載、導向、約束等功能,高度契合了城市打造綠色化、智能化、集約化交通體系的整體要求。
T2線為臨港新片區繼中運量T1示范線開通運營后規劃建設的第二條中運量線路,位于臨港新片區主城區。中運量T2線開通運營后,將加密新片區中運量公共交通線網,實現主城區東西向的快速聯動,進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服務品質。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