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鐵一局城軌公司承建的寧波市軌道交通 3 號線二期土建工程 TJ3221 標華外區間明挖段~外漕村明挖段盾構區間右線順利始發,這是 TJ3221 標施工的第五個盾構區間。 華~外區間始發端隧道上方存在 3.2m 厚的粉砂夾淤泥質粉質粘土層。項目團隊參照已完工隧道相同地層的施工經驗,在原設計三軸攪拌樁 + 高壓旋噴樁嵌縫端頭加固的基礎上,在隧道洞門兩側通過 WSS 注漿工藝對加固體外側可能存在的水源進行封堵,確保盾構機順利安全始發。
據了解,本條隧道施工存在多項技術難點。
一是曲線半徑小。區間曲線半徑 300 米,是典型的小曲線半徑始發,對盾構機的始發提出了很高的技術要求。
二是精準測量難度大。由于隧道轉彎半徑小,盾構機連續糾偏,導致自動導向系統移站頻率增多,管片受震動容易發生移位,測量更容易出現偏差。
三是掘進坡度大。該區間是由地下三層站向地下兩層站過渡,兩站之間高差 7.67 米,大坡度區段的圍巖水土壓力會隨著推進變化較為活躍,刀盤前方土壓平衡控制難度較大。同時,在大坡度區段電瓶車容易出現溜車現象,水平運輸存在較大風險。
項目團隊針對本區間特點進行了多次培訓研討,制定了周密的技術方案,并持續優化。項目技術團隊采用割線始發工藝,將盾構機沿曲線的割線方向定位始發,在盾構機始發定位階段提前考慮盾構機出洞姿態,將原型鋼托架基礎優化為混凝土托架基礎,防止因托架基礎移位導致盾構機偏離設計軸線。針對隧道掘進過程中,盾構機姿態的控制難度大,管片易出現破損、開裂、錯臺等問題,項目部技術團隊逐項制定對應措施,提前模擬隧道線型,通過管片排版將管片超前量盡量與設計軸線所需超前量保持一致。
項目部提前制定測量計劃方案,要求測量工作要將更精確和細致,必須做到勤復測。 根據以往施工經驗并結合區間線路特點,要求每掘進 10~15 環移站一次。每掘進 10 環對后視棱鏡、測站和盾構機姿態進行人工復測,以保證測量數據準確。為保證大坡度掘進時刀盤前方掌子面穩定,項目將嚴格控制盾構坡度每次向上糾偏小于 2 ‰,調整好土壓力設定值,以切口土體不隆起或少隆起為標準,同時,嚴格控制開挖土量確保土壓平衡,減少對周邊土體的擾動。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