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地鐵13號線石鼓站-留仙洞站盾構區間(下稱“石留區間”)右線貫通一周后,12月7日,石留區間左線盾構機順利出洞,標志該區間順利實現雙線貫通。至此,地鐵13號線七工區盾構區間全部貫通,為早日實現全線貫通目標邁出堅實一步。
據悉,地鐵13號線七工區線路總長2.55km,施工范圍包括“兩站三區間”,由中建二局施工。本次貫通的石留盾構區間位于南山區西麗街道,總長573米,洞徑6.48米。施工地段緊鄰周邊建筑物,周邊地下管線復雜密集,且需側穿在建商住區下穿主干道和既有地鐵線路。
區間左右線下穿段隧道范圍地質條件十分復雜,包含全風化花崗巖、全風化混合花崗巖、強風化花崗巖、強風化混合花崗巖、中風化混合花崗巖、微風化混合花崗巖,存在上軟下硬、裂隙水豐富等易引起地面塌陷的不良地質,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
為確保掘進過程安全平穩,深鐵建設集團、中建南方提前部署,聯合各參建單位成立盾構專家組,充分利用各方資源和技術力量對重疊段施工進行技術把控,多次召開專家研討會、組織A類驗收各方討論,制定最優施工方案。
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嚴格控制盾構機掘進速度、推力、姿態、扭矩、出土量和同步注漿量等參數,領導帶班24小時巡查,利用視頻監控、自動化監測等設備實時采集信息;為確保路面和建構筑物安全,項目團隊采取地面預處理的方式,在有關主干道地面對既有線圍護樁位置進行超前注漿加固,并對既有線軌行區、站臺監測點進行加密,便于隨時獲取既有線最新位移數據,從而及時調整掘進參數,將施工對既有線產生的影響降至最低。
過程參數把控
與此同時,項目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青年骨干生力軍作用,組織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帶頭沖鋒在項目攻堅第一線,日夜堅守,加班加點,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最終,在全體參建人員共同努力下,歷經159天的連續奮戰,順利完成區間雙線貫通任務。
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
深圳地鐵13號線項目由深圳地鐵集團管理建設、中建南方牽頭實施,南起深圳灣口岸站,由南至北穿過南山區和寶安區,終于上屋北站,線路全長約22.45km,設站 16 座、區間16條,其中換乘車站 12 座。截至目前,全線13個車站封頂,12個區間雙線貫通。
作為深圳市政府推進自貿片區建設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民生工程,該線建成通車后,將成為深圳南北走向重要通道,有力改善深圳灣口岸、科技園片區交通現狀,支撐深圳西部發展軸帶建設。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