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通始發并圓滿完成“萬里長江第一長隧”穿越任務的“暢通號”盾構機刀盤,昨天上午10時許在常熟經濟開發區姚家灘“破洞而出”,吊裝出井(左圖 彭軍君攝)。過去一年多時間,它日夜兼程,以短跑沖刺的速度跑完萬米級“江底馬拉松”,憑借盾構制造和隧道施工“國家隊”強強聯合,成就了國際能源大動脈建設的中國速度。
“萬里長江第一長隧”——中俄東線天然氣長江盾構穿越工程屬中俄東線全線的“咽喉”工程、東線南段的關鍵控制性工程,既是俄氣輸送至上海的必經通道,又是江蘇省規劃建設的沿海天然氣管道過江的唯一通道。項目由國家管網公司、江蘇省沿海油氣管道公司建設,中鐵隧道局施工,全長10.226公里,其長度在已經貫通的10多條長江隧道中位列第一。
據悉,該工程是目前世界油氣領域單向盾構掘進距離最長、埋深最深、水壓最高、口徑最大、施工環境最復雜的油氣管道穿江盾構工程,也是國內第一個長距離、獨頭掘進最長的水下隧道。中鐵隧道局為工程量身定制的“暢通號”盾構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小直徑常壓刀盤盾構機。
“暢通號”于2021年5月18日自長江北岸的南通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地下24米深處始發,平均每日掘進19米;最快時月掘進超1000米,創造了泥水盾構機單月掘進世界最快紀錄。“穿越工程盾構機獨頭掘進超萬米創下世界之最,根據工程進度要求月掘進平均指標不能低于450米,被專家定義為以短跑速度跑完‘馬拉松’賽程的世界級挑戰。”中鐵隧道局中俄管道長江盾構穿越工程項目書記孫建告訴記者,“暢通號”盾構機不負眾望,實現了國產盾構智造施工的新突破,創造了盾構安全高效掘進的新紀錄,創造多項盾構施工領域的世界之最。
從理論可行到實踐能行,由中國制造“暢通號”盾構機領跑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長江盾構穿越工程經受住“超長距離、超高水壓、超大埋深、超緊工期”等多項施工挑戰,通過技術創新、科學組織、精細管控、超常規資源投入,經過近300名建設者日夜鏖戰,10多公里的江下隧道提前近一個月實現貫通。
中俄東線長江盾構工程項目部綜合部主任管笛表示,長江盾構穿越隧道全線貫通為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早日實現全線貫通創造了必要條件。中俄東線南段貫通后將與西氣東輸一線、二線等天然氣管道互聯互通,對提升我國清潔能源供應量,改善大氣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等,都具有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