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軌道交通資陽線寶臺大道站~萇弘廣場站區間右線盾構順利穿越沱江安全完成425米沱江段關鍵性節點掘進。
軌道交通資陽線連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成都東部新區、簡陽市和資陽市,對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促進成資同城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截至目前,線路車站已全部封頂,盾構掘進已完成總掘進量的70%。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成都首條跨市域軌道交通線路,是沱江上首座具有交通功能的盾構隧道,也是首次采用雙模盾構長距離下穿長江支流。
首次使用雙模盾構長距離下穿長江支流
寶臺大道站~萇弘廣場站區間位于資陽市主城區,施工條件復雜,下穿長江一級支流沱江以及沱江一橋等重大風險源,堪稱資陽線全線“最難區間”。
該區間全長2448.74米,左線正下穿沱江的長度為395米,右線正下穿沱江的長度為425米,隧頂距河底距離為15.2米,最深處達地下55米,埋深變化大,主要地層為中風化泥巖及砂巖地層。
在這種復雜地層中掘進,盾構機易出現管片上浮、刀盤結泥餅、盾構包裹、盾尾滲漏水等現象,加之穿越環境無任何光源,盾構機堪比 “在黑夜中穿針引線”,對安全掘進技術提出巨大的挑戰。
根據現場掘進地質地層和風險源等實際情況,項目量身定做了全國先進的雙模盾構機,這也是成都軌道交通首次成功采用雙模盾構長距離穿越長江支流。
“相對于傳統盾構,本次穿越施工選定的盾構機開挖直徑達8.24米,兼具泥水與土壓平衡盾構機施工優勢,根據地質條件,可靈活進行土壓和泥水兩種模式的切換;同時,通過三維可視化實時顯示、重點施工部位精確注漿、遠程智能化監控等系列措施,能全面保障盾構安全、高效掘進。”軌道交通資陽線相關負責人介紹。
狠抓施工安全,確保盾構安全高效穿越沱江
針對雙模盾構首次穿江的特別危大風險源施工,成都軌道集團多措并舉,確保穿越施工安全進行。
成都軌道集團組織參建單位先后進行了桌面和實戰應急演練,嚴格控制掘進參數及出土量,并主動對接相關單位進行穿江期間巡航互動,為盾構安全穿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為精確掌握盾構下穿沱江過程中的地質情況,成都軌道集團聯合中國鐵建昆侖投資集團及中鐵十四局,采用聲吶、高密電、有限元分析等科技手段,精確掌握穿江段地質情況。
在穿越過程中,成都軌道集團邀請盾構專家組駐場指導施工,每50環形成階段小結,定期將每環掘進參數、管片姿態、地表沉降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加強管片選型、拼裝過程質量控制,及時進行二次注漿及封水環施工作業,確保盾構成型管片無錯臺或滲漏情況,順利實現了雙線穿江盾構安全、高效施工,為后續類似施工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為全面落實省委、市委部署安排,在“奮戰四季度”關鍵時刻,成都軌道集團奮力沖刺、提能加速,推動多條軌道交通線路“進度條”刷新,積極兌現城市、市民的熱切期盼。
17號線二期
近日,成都軌道交通17號線二期區間隧道二仙橋站~機車廠站區間右線盾構機破土洞通。這是繼12月7日人民塘站~航天路站區間順利下穿三環路后的又一條洞通的隧道,標志著成都軌道交通17號線二期工程二仙橋站~機車廠站區間實現雙線貫通。待施工建設全部完工后,該線路將極大方便機車鑫苑、交大硅谷、藍光樂彩城等周邊群眾的日常出行。
13號線一期
近日,隨著“新征程號”盾構機破壁而出,標志著成都軌道交通13號線一期工程龍泉車輛段出入段線盾構區間右線順利貫通。這是繼萬壽橋站~東坡路站區間雙線隧道順利洞通、瓦窯灘站鋪軌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后的又一關鍵節點,也標志著項目施工進入大干階段。
8號線二期
近日,成都軌道交通8號線二期工程桂龍路站、龍潭寺站主體結構相繼封頂。截至目前,8號線二期已有6座車站封頂,為軌道及站后機電施工提供了先決條件。下一步,成都軌道集團將緊盯同樂站結構施工,確保年底全線車站封頂順利實現,同時狠抓封頂車站消缺驗收工作,為后續專業提供進場條件。
30號線一期
近日,成都軌道交通30號線一期工程航天立交站~惠王陵站區間左線盾構成功下穿2號線并順利貫通,標志著30號線一期工程又一特別重大風險源被攻克。該區間為全線第14個貫通的單線區間,至此盾構自開工以來累計完成22969米,占全線總量的50.2%,成功實現“任務過半”。
27號線一期
近日,隨著“爭先號”NO.2710盾構從新橋站破樁而出,標志著軌道交通27號線一期工程沙河源站~新橋站區間實現雙線貫通,27號線盾構進入大干快上的新階段。目前27號線共16臺盾構掘進,累計掘進14.8公里,占總量的59%。
10號線三期
近日,成都軌道交通10號線三期工程騾馬市站首段結構頂板開始澆筑,標志該站主體結構施工取得階段性勝利。10號線騾馬市站是10號線三期的起點車站,與1/4/18號線換乘,并同18號線車站共建,為成都市首座4線換乘站,整體采用地下4層三柱四跨側式結構。自7月1日首段底板澆筑以來,項目歷經5個月的施工組織,順利按照既定目標時間節點完成了首段結構封頂。
接下來,成都軌道集團將繼續全面落實,市委關于拼經濟搞建設抓發展的要求,以攻城拔寨的勇氣和毅力大干快上,奮力沖刺全年目標任務,打好全年收官戰。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