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年。近一年來,各地軌道交通企業動作頻頻。記者總結梳理發現,南寧、洛陽、大連等多地通過將地鐵企業與公交集團合并,以此做大做強,提升國有資本配置和運營效率;也有地方政府通過軌道交通企業兼并房地產公司的方式,來減輕軌道交通企業運營壓力,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10月8日,南寧交通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南寧交投集團”)發布公告稱,為推進南寧市公共交通的協同整合,以重構公共交通網絡布局均衡、結構合理、銜接順暢的融合發展,擬將南寧交投集團下屬南寧公共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產權無償劃轉至南寧軌道交通集團。南寧軌道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戰略重構項目 根據工商信息顯示:南寧軌道交通集團已經100%控股南寧公共交通集團,相關變動發生在2022年10月25日—26日。南寧軌道交通集團已經100%控股公交集團
洛陽、大連、貴陽等地也采取了與南寧類似的整合思路,即將軌道集團和公交集團合并。今年6月24日,大連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大連公交客運集團有限公司重組整合為大連公共交通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大連公共交通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 6月25日,貴陽市公共交通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該公司是由貴陽軌道與貴陽公交重組而成,實現了軌道、公交的融合。貴陽市公共交通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揭牌
今年10月,洛陽市也宣布,推動軌道集團和公交集團整合,打造公共交通客運為主的公益性平臺。洛陽推動軌道集團和公交集團整合 ?對于整合的原因,洛陽市國資委官網11月21日發文稱,近年來,洛陽市城市公共交通事業發展良好,但依然存在債務壓力大、企業包袱過重、造血能力不足、體制機制不活、國有資本配置效率不高等問題,制約了企業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為此,洛陽市通過推動軌道集團、公交集團等城市公共交通企業重組整合,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國有資本配置和運營效率,實現全市城市公共交通行業重大項目投融資建設的集約化和運營管理的協同化。
一位地方政府人士對記者表示,本輪軌道交通企業兼并重組的背景之一是消減地方國資委監管企業數量,提升國有資本配置效率。“長期以來,地方國有企業數量龐大,尤其是部分北方城市,市國資委監管的國企數量能達到七八十家,這是不合理的。”
該人士表示,戰略重組是地方國資實現國有資本布局優化的重要手段。“多地選擇將公交和地鐵企業進行整合,主要是按照功能分類原則,公交和城軌企業均屬于公共交通運營企業,這類企業有公益屬性,合并管理有利于提高運營水平和效率。”
也有地方軌道交通集團的合并重點是房地產企業。3月9日,廈門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廈門軌交集團”)發布公告稱,廈門市國資委決定將廈門經濟特區房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房集團”)100%股權無償劃入廈門軌交集團。廈門軌交集團:廈門特房集團100%股權將無償劃入
廈門軌交集團方面稱,軌交吸收合并特房集團后,將發揮特房集團長期形成的地產開發和重大工程項目代建等經驗優勢,做大軌道建設發展集團資產規模、改善集團盈利狀況,打造軌道建設、軌道沿線物業和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開發招商運營平臺,以及集軌道建設融資和開發運營為一體的產業投資平臺。
西安城市軌道企業的整合思路則是“省屬市管”。8月8日傍晚,西安地鐵的建設和運營主體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安軌交集團”)在其官方微信號“西安地鐵”上發布信息稱,西安軌交集團與陜西省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合并組建陜西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西軌交集團”)。陜西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成立
陜西軌交集團是由陜西省政府和西安市政府共同出資設立的國有全資企業,實行“省屬市管”,由陜西省國資委和西安市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記者注意到,在本輪交通類國企改革中,省級鐵路集團與市級地鐵集團的合并尚屬首次。
西安軌交集團方面稱,陜西軌交集團成立后,將充分發揮規模優勢、協同優勢和整體效能優勢,按照陜西省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加快推動陜西省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打造以軌道交通為主的“投資—建設—運營—服務—經營”全產業鏈,助力陜西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
2020年6月,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了“三個明顯成效”的改革目標,即在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上取得明顯成效,在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上取得明顯成效,在提高國有企業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顯成效,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切實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