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布消息,赴深圳市開展《深圳市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2023-2028年)》技術審查。
召開會議表示,深圳市開展五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是必要的,建設方案總體可行!
2022年8月,深圳發改委發布深五期規劃(2023-2028年)環評,5期包含13個建設項目,規模約226.8公里,
具體為:15號線、17號線一期、18號線一期、19號線一期、20號線二期、21號線一期、22號線一期、25號線一期、27號線一期、29號線一期、32號線一期、10號線東延(深圳段)、11號線北延(深圳段),以國家批復為準。
1月9-10日,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二級巡視員帶隊赴深圳市開展《深圳市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2023-2028年)》(以下簡稱《建設規劃》)技術審查,會議邀請了7名專家及相關地市代表。專家組通過實地踏勘、聽取匯報、會議交流等方式,按照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重點從必要性、合規性、合理性、可行性、可實施性、保障性等6個方面開展評審。
會議認為,深圳市開展五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是必要的。《建設規劃》編制依據充分,基礎資料翔實,技術路線合理,內容全面,建設方案總體可行,其深度達到建設規劃編制的相關要求,總體符合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和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等相關上位規劃。
會議強調,一是經批準的《建設規劃》具有法定效力,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確需修改的,應嚴格按相關要求履行修改程序。二是要對建設規劃實施履行的全過程進行監管,及時開展中期、后期評估工作。三是要加強與部省溝通聯系,定期報送《建設規劃》實施進展情況,確需調整《建設規劃》的,要隨時報告,確保工作主動。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城市建設處相關負責同志,深圳、東莞等市相關部門代表參加會議。
《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2023-2028年)》
2022年8月,深圳發改委發布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2023-2028年)環境影響評價公示。
規劃基本情況:《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2023-2028年)》包含13個建設項目,規模約226.8公里,具體為:15號線、17號線一期、18號線一期、19號線一期、20號線二期、21號線一期、22號線一期、25號線一期、27號線一期、29號線一期、32號線一期、10號線東延(深圳段)、11號線北延(深圳段),以國家批復為準。
10號線東延(東莞段)、11號線北延(東莞段)由東莞市相關部門負責公示工作。
地鐵15號線
地鐵15號線(前南線),該線路主要包圍了前海,后海,南山,寶安,新安大部分地區。
該線原計劃納入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后和深圳地鐵17號線被踢出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
與前海灣相依相偎的前南線,顧名思義就是圍繞著前海片區。身為“環線”,意味著其終點和起點“合為一體”。根據公示的地形圖分析,前南線最西北端已抵達寶安西鄉大道,最南至南山區工業八路,朝東抵達科技園北區的沙河東路附近,最特殊的,是還有一段是橫跨前海灣的跨海線路。
深圳地鐵15號線起于西鄉、終至前海,連接南山科技園、寶安中心、后海、前海等重要片區,支撐西部發展,覆蓋南山科技園南北向交通需求走廊。
深圳地鐵15號線線路全長約30km。身為“環線”,意味著其終點和起點“合為一體”,起終點均為前海。
地鐵17號線
深圳地鐵17號線(平湖線)是聯系深圳市羅湖中心區與龍崗布吉街道、南灣街道、平湖街道片區的軌道線路,線路全長約28.7公里,共設25座車站 ? 。
深圳地鐵17號線原計劃納入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后和深圳地鐵15號線被踢出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該線將納入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
站點:羅湖站、商檢站、老街站、大塘龍站、筍崗站、清水河站、德興站、榮華路站、百鴿籠站、求水山站、南嶺站、沙塘布站、丹竹頭站、石芽嶺站、第三醫院站、下李朗站、李朗站、良安田站、鵝公嶺站、富安站、新南站、雙擁街站(原規劃為平湖站)、山廈站、金融城站。
地鐵18號線
深圳地鐵18號線,是深圳地鐵正在規劃中的地鐵線路,別名寶鹽線,因連接寶安區、光明區、龍華區、龍崗區、鹽田區五大郊區,又叫外環線。
全長69.1km,全程共設29座車站。
8號線對于光明和鹽田有著較大交通提振作用,光明鳳凰城及光明科學城作為重點發展片區之一,將通過軌道18號線與深圳西部中心、空港新城、寶安先進制造城、寶安科技創新城等多個重點片區進行串聯。
特別是聯接空港新城和光明鳳凰城兩大深圳市近期重點發展區域,對于構建科學城與機場片區的快速交通聯系、提升面向灣區的“互聯互通”服務水平、促進科學城、鳳凰城和空港新城的發展互動、發揮科學城對外輻射帶動作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地鐵20號線二期
20號線路起自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終止于海洋新城片區,并預留至東莞的延伸條件。
線路沿線途經福田、南山和寶安3個行政區,聯系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車公廟、香蜜湖、高新園、寶安新安、機場樞紐、國際會展城、海洋新城等片區,并與軌道網絡多條線路銜接換乘。
軌道20號線設計最高運行速度120公里/小時,采用A型車8輛編組。
軌道20號線是深圳市西部發展軸上的一條市域快線,承擔完善快線網絡的功能,同時承擔福田中心、南山中心對寶安北中心、東莞臨深片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和緩解西部走廊交通壓力的功能,實現福田中心與寶安北中心45分鐘、臨深片區60分鐘通達的規劃目標。
地鐵21號線
前海媽灣—坪地吉坑片區
軌道21號線是聯系前海南山與東部龍崗的一條市域快線,承擔完善快線網絡的功能,同時承擔前海南山對龍崗和惠州等地區的輻射帶動和緩解跨關交通壓力的功能,實現南山中心與龍崗中心45分鐘、臨深片區60分鐘通達的規劃目標。
線路起自前海媽灣片區,終止于坪地吉坑片區,并預留延伸至惠州的條件。線路沿線聯系前海自貿區、南山高新區、西麗大學城、龍華和坂田南部、深朗、白坭坑、大運北、龍城中心、坪地等片區,并與軌道網絡多條線路銜接換乘。
軌道21號線設計最高運行速度120公里/小時,采用A型車8輛編組。
規劃方案:軌道21號線主要沿夢海大道、玉泉路、留仙大道、民樂路、環城南路、三聯路、橫東嶺路、龍飛大道、清林路、龍翔大道、龍崗大道等通道布設,線路全長約66公里,全線采用地下敷設方式,共設車站26座。
地鐵22號線
起于福保南站,終止于黎光站,并預留延伸至東莞的條件。
規劃線路全長約38公里(深圳境內),采用全地下敷設方式,共設車站23座,其中換乘站12座,分別與軌道2號線、4號線、5號線、6號線、7號線、18號線、21號線、24號線、25號線、27號線以及深大城際、深廣中軸城際等線路換乘。
線路主要沿金花路、沙嘴路、景田北街、凱豐路、梅觀路、民治大道、民清路、五和大道、平安路、臨寶街、觀光路和龍華大道(原泗黎路)等道路布設。
地鐵25號線
羅湖—寶安石巖西片區
根據規劃顯示,軌道25號線是聯系羅湖與龍華的一條普速線路,主要承擔都市核心區輻射帶動、加強原關外區域軌道盲區覆蓋,促進全市域平衡發展的功能,可加強石巖、大浪、龍華和坂雪崗片區對外交通聯系,緩減跨關交通壓力。
線路起自羅湖文錦片區,終至寶安石巖西片區。線路沿線聯系文錦、清水河、坂雪崗科技城、龍華商務中心、大浪時尚創意城、石巖健康綠谷等片區,并與軌道網絡多條線路銜接換乘。
軌道25號線設計最高運行速度80公里/小時,采用A型車6輛編組。
線路規劃方案:軌道25號線主要沿文錦路、清水河二路、西環路、布曼路、松聯路、布龍路、環城南路(比選方案)、貝爾路、珠三角環線、工業路、人民路、華盛路、大浪北路、石龍仔路、德政路、石龍仔路(比選方案)、寶石路等通道敷設,線路長38.5公里,全線采用地下敷設方式,設站30座。
地鐵27號線
是前海至坂雪崗的一條普速線路,主要承擔前海、南山與龍華軸向軌道聯系功能,緩解主要交通走廊及跨關交通壓力,實現前海南山中心與龍華中心45分鐘通達的規劃目標。
線路起自前海前灣片區,終止于龍崗坂雪崗片區。線路沿線聯系前海、南山、粵海、西麗、桃源、民治、龍華、坂田等片區,并與軌道網絡多條線路銜接換乘。
軌道27號線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采用A型車6輛編組。
軌道27號線主要沿創意七街、怡海大道、創業路、沙河西路、銅鼓路、西麗南路、學苑大道、致遠中路、白石龍路、龍華大道、民清路、雪崗路等通道布設,線路全長約39.3公里,全線采用地下敷設方式,共設車站33座。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