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長沙市2023年重點建設項目清單》。
今年全市共有545個項目被列入重點建設項目清單,預估總投資11484億元,2023年預估投資2195億元,其中續建項目347個,新建項目198個。
545個項目涵蓋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民生、生態環保、科技創新五大領域。
從投資領域上看,這545個項目中基礎設施領域項目108個,預估年度投資577億元;產業發展領域項目252個,預估年度投資1120億元;社會民生領域項目136個,預估年度投資397億元;生態環保領域項目19個,預估年度投資46億元;科技創新領域項目30個,預估年度投資55億元。此外,還列入重大前期類項目16個,預估總投資580億元。
除此之外,還透露長沙將大力推進過江通道、軌道交通、智慧電網等重大項目建設。
在過江交通方面,湘雅路過江通道、香爐洲大橋、暮坪湘江特大橋、興聯路大通道等4座過江通道正全面推進主體施工。
根據計劃,湘雅路過江通道力爭年底實現主線通車;暮坪湘江特大橋主要進行主橋鋼梁制作及安裝,引橋樁基、下部構造施工等;香爐洲大橋完成主體建設,具備通車條件;長益復線至興聯路大通道水中工區主墩計劃完成索塔至90%,水中引橋上部結構完成至75%。
在軌道交通方面,長沙將加快1號線北延一期、2號線西延二期、7號線一期、磁浮東延線等建設進度,大力推進S1長寧(磁浮)快線和S2長瀏(磁浮)快線、4號線北延、5號線南延建設;預計長株潭西環線一期上半年實現初期運營;1號線北延一期工程年內基本完成土建工程,開展機電工程、裝修工程施工,以軌道交通提升城市承載功能,帶動片區開發建設。
與此同時, 長沙市推進“雙五”工程領導小組正式印發《長沙市“雙五”工程2023年重點任務清單》,2023年長沙市推進“五個十大”項目清單如下:
一、十個重大引領性產業項目
中聯智慧產業城項目
湖南三安半導體項目
三一科學城項目
楚天科技生物醫藥和生命科學產業園項目
中偉貴金屬材料產業園銀基材料生產基地項目
雅士林長沙(國際)蠶桑絲綢智造產業項目
10GW高效異質結光伏電池及組件生產基地項目
德賽電池儲能電芯及電芯封裝項目
金凱循環動力電池高端材料產業園項目
邦盛集團年產20萬噸磷酸鐵鋰項目
年產5GW光伏高效組件和氫燃料電池產業園項目
中國電信天翼云中南數字產業園項目
智慧醫療中部科技創新中心項目
長沙比亞迪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建設項目
中國聯通中南研究院
二、十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含標志性項目和技術攻關項目)
四大實驗室
(岳麓山實驗室、岳麓山工業創新中心、湘江實驗室、芙蓉實驗室)
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湖南)
國家戰略性稀有礦產高效開發技術創新中心
大飛機地面動力學試驗平臺項目
深海極端環境電能變換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中南大學智能交通前沿科學研究基地
長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北京大學長沙計算與數字經濟研究院
長沙汽車創新研究院
湖南大學長沙半導體技術與應用創新研究院
長沙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工業技術研究院
長沙新能源創新研究院建設項目
湖南省計量檢測研究院
省“十大技術攻關”在長項目
三、十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
長沙至贛州高速鐵路
長吉高速(長安段)
椒花水庫
瀏陽風洞口抽水蓄能電站
湘江過江通道工程:暮坪湘江特大橋、湘雅路過江通道工程、香爐洲大橋、長益復線至興聯路大通道(過江段)
長株潭多層次軌道交通:S1線(長寧快線)、S2線首開段(T3站-蕉溪站)
中心城區軌道交通建設工程
長沙智慧電網建設項目
長沙市通信運營基礎設施升級工程
圖片
四、十個重大民生項目
長沙市基礎教育建設項目
長沙市職業院校建設項目
長沙市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項目
國家醫學中心項目
長沙市工人文化宮項目
長沙市綜合性體育場館建設項目(長沙國體中心、長沙奧體中心)
觀沙嶺片區城市更新項目
長沙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2023年度)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長沙市中心城區排水調蓄設施(部分)建設項目
五、十個重大城市片區
片區 年度鋪排項目數 年度計劃投資額
金陽新城 115個 623億元
金洲新城 157個 756億元
金霞新城 169個 127億元
濱江金融 14個 56億元
國際會展 23個 55億元
高鐵西城 12個 60億元
南部融城 80個 180億元
隆平 32個 126億元
大澤湖 24個 54億元
大王山 45個 80億元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