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我國西南的橫斷山脈,全長34.5公里的高黎貢山隧道建設已經進入第九個年頭,它的進展直接關系到大瑞鐵路的全線開通。這個春節,仍有很多建設者堅守一線。近日高黎貢山隧道取得重大進展,開挖過半!
高黎貢山隧道位于中國云南省保山市,是大瑞鐵路上的一條隧道,是世界第七長大隧道、亞洲最長鐵路山嶺隧道、中國最長鐵路隧道。高黎貢山隧道全長 34.5公里。大瑞鐵路,起于大理,止于瑞麗,設計時速僅140公里,全長330公里。
眼下,高黎貢山隧道開挖過半,一段長達3300米的大規模高壓富水破碎帶等特殊地質,讓專為高黎貢山隧道量身定制的掘進機“彩云號”也無法正常掘進。
中鐵隧道局大瑞鐵路項目二分部經理 馬亮:你看這個石頭,一捏全碎,遇水之后軟化成泥。
高黎貢山隧道是大理至瑞麗鐵路重點控制性工程,位于喜馬拉雅地震帶,是我國第一條橫穿橫斷山脈的鐵路隧道,一共穿越19條斷層破碎帶,埋深達到1100多米,有“三高四活躍”的地質特征,幾乎囊括了隧道建設可能遇到的所有不良地質和重大風險,被稱為“世界上最難修的鐵路隧道”,堪稱鐵路建設史上的“地質博物館”。
高黎貢山隧道地處怒江、龍川江之間,線路所經山高谷深,施工環境極為惡劣。隧道地質具有高地熱、高地應力、高地震烈度;活躍的新構造運動、活躍的地熱水環境、活躍的外動力地質條件、活躍的岸坡淺表改造過程等“三高四活躍”特征。地層種類高達18種,穿越19條活動斷裂帶,地質情況復雜屬全國罕見。囊括隧道施工所有不良地質和重大風險,施工難度在世界隧道修建史上首屈一指。
中鐵隧道局集團大瑞鐵路工程項目經理部總工鄭孝福介紹:“業界專家一致認為,大瑞鐵路是目前國內艱險山區地形地質條件最為復雜的一條線路,而高黎貢山隧道是本線艱險中的艱險,施工難度在目前世界隧道工程領域首屈一指。”
在施工過程中,建設者時刻面臨著大涌水、高地溫、大變形、易坍塌等一系列重大風險和重重考驗,僅高黎貢山隧道斜井,每天涌水量達3.3萬立方米,可填滿17.5個標準游泳池。受高地溫影響,涌水水溫平均38攝氏度,最高達42攝氏度,洞內平均濕度96%。
最困難的時候每天只能掘進零點幾米。此外,受極高地應力的影響,往往在前方支護以后,第二天就會出現拱架、噴射混凝土脫落,還有拱架的扭曲、大變形。
針對大變形,建設者采取優化施工方案、調整支護參數、徑向注漿、改變隧道結構曲率等多種措施,千方百計進行控制。科學制定抽排水施工方案,利用多臺10000千伏抽水設備反坡抽排水等措施,控制大涌水。加大通風量、局部高溫涌水段注漿封堵,并采購全進口大功率風機以及2臺450千瓦大功率機械制冷設備,加上冰塊降溫等多種措施,有效解決掌子面降溫問題。
從2014年12月29日正式開工,1000余名施工人員輪流交替、夜以繼日,16個作業面同時展開施工,艱難地穿越橫斷山脈,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
2023年春節,隧道的建設者隨時在研究優化施工方案。中鐵二院大瑞鐵路配合施工項目部隧道專業設計負責人 王喚龍:在南北寬74公里,東西長51公里的這么一個范圍之內,我們總共選擇了1032公里的鐵路線系統地分析和研究,對比了24條穿越高黎貢山的綜合方案。
二十四選一,最終選定的這條線路依然困難重重。建設者不斷創新,用26項發明專利和多項新工法在困難中掘進。
云桂鐵路云南有限公司大瑞鐵路指揮部副指揮長 桂林崗:保山到瑞麗其它的21座隧道,都已經全線貫通了,橋梁路基主體的工程基本已經完工,已經進入架梁和鋪軌的階段。
大瑞鐵路采取分段開通模式。經過建設者14年的艱苦奮斗,大理至保山段于2022年7月22日開通運營,保山地區結束不通火車的歷史。而在保山至瑞麗段,數千名建設者仍在接續奮戰,高黎貢山隧道便是其中的咽喉控制性工程。
全長330公里的大瑞鐵路是中緬國際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7月,云南大理至保山段開通運營,這對于從事中緬國際物流業的趙大為來說是件喜事,公司的貨物經瑞麗口岸入境后,到保山西站可以搭上鐵路貨運專列發送到全國各地,成本一下就降低不少。趙大為更期待的,還是大瑞鐵路保山至瑞麗段能早日通車,這樣物流成本可以再節約一半。
云南某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大為:我們公司今年貨物運輸體量為50萬噸左右,如果貨物能夠從瑞麗直接通過鐵路發運,預計每噸成本能節省40元左右,并且鐵路運輸能夠大大提高大宗貨物的運輸能力。
建設進展
2015年底,大瑞鐵路控制性工程,全長34.538公里的高黎貢山隧道開工建設。
2020年5月工人穿防水衣、耐高溫在高黎貢山隧道豎井施工。
2017年11月24日,國外老牌掘進機“羅賓斯”進入導洞施工,盾構機直徑6.39米,施工難度更低,截至2018年4月22日累計掘進了943米,中間“卡殼”兩次,每次都要停工20天以上。
2018年2月1日,中國自主研發的“彩云號”硬巖掘進機在主洞始發,截至2018年4月22日,已挺進583米,從未停機。
2018年5月28日,在掘進突破1000米后,“彩云號”運轉狀態良好,各項技術指標正常。
2019年9月27日,在建大(理)瑞(麗)鐵路高黎貢山隧道1號豎井完成掘砌,井深達到地面以下762.59米,打破了中國鐵路隧道豎井最深紀錄,而這個紀錄是在大量涌水情況下創造。
“彩云號”“彩云1號”2臺我國自主研制的硬巖掘進機在高黎貢山隧道陸續投入使用,效率是常規隧道施工方法的6至8倍。截至2018年12月,高黎貢山隧道出口正洞掘進超過3000米,其中“彩云號”掘進超過2200米。
2020年5月20日,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2號豎井副井掘進到底,深度640.36米。
至2022年7月初,高黎貢山隧道正洞掘進共完成16.71公里,占正洞隧道總長34.538公里的 48.4%。
2022年8月,大瑞鐵路大理至保山段已實現通車。位于保山至瑞麗段的高黎貢山隧道正洞施工累計16.7公里,工程進度近半。
2022年,在云南龍陵縣,世界上第一個穿越橫斷山脈的超級工程正在施工。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幾乎囊括了所有不良地質和重大施工風險,也被稱為“世界上最難修的隧道”。
2023年1月,高黎貢山隧道開挖過半。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