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是中國式現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日,佛山市軌道交通局黨組書記、局長陳衛東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市軌道交通局將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及省委、市委部署要求,不斷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加快推進軌道交通各項工作落地。
接下來,佛山將貫徹落實交通強國、交通強省要求,結合“515”戰略目標部署,全力以赴加快國鐵、城際、地鐵等軌道交通建設,特別是深入推進廣湛高鐵佛山段等項目,加快城市軌道交通3號線后通段、4號線一期項目建設。
有序推進國鐵、城際、城市軌道建設
南方日報: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結合此前佛山曾提出構建輻射全國、通達灣區、服務全市的多層次一體化軌道交通網絡體系的目標,能否談談工作推進情況?
陳衛東:對照佛山市委提出的“515”高質量發展戰略目標,我局梳理了31項任務,囊括了所有的軌道項目,這里面可以分為國家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三個層面。
在國鐵方面,廣湛高鐵、珠肇高鐵珠三角樞紐機場至江門段、珠肇高鐵高明至肇慶東段這三個項目已于去年開工建設,今年會繼續加快項目建設;深南高鐵(珠三角樞紐機場至省界段)國鐵項目也在積極推進工程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其中,在廣湛高鐵上建設的佛山站是一個很重要的車站,它可以四面通達,北向可以通達北京方向,東向可以通達華東地區,南向可以通達澳門,西向可以通達粵西地區;另外建設的廣湛高鐵高明機場段可以實現空鐵聯營,無縫換乘。
在城際方面,廣佛環線(佛山西站至廣州南站段)按照省部門的反饋,今年應該可以實現通車;廣佛環線(佛山西站至廣州北站段)也于去年開工建設,150公里長的廣佛環線建成之后,將進一步把廣佛兩個中心城區連接起來,助力廣佛全域同城化。佛穗莞城際目前也在加快推進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
在城市軌道交通方面,地鐵3號線首通段(順德學院站至鎮安站)于去年底開通運營,接下來也會加快推進地鐵3號線后通段、地鐵4號線一期
工程建設
此外,地鐵2號線二期和11號線目前正緊鑼密鼓地開展工程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在具備開工條件后盡早實現剩余線路的開工建設。
佛山要加速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
南方日報: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目前,佛山在軌道交通上取得了哪些成效?接下來要怎么干?
陳衛東:黨的十九大提出了“交通強國”的建設目標,黨的二十大又再次強調了這一目標。作為軌道交通事業的一分子,我感到很振奮,特別是其中提到了要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要建設軌道上大灣區。這對我們的工作開展來說,是一個強大的支撐。
第一,要強化規劃引領,不斷完善佛山對外鐵路通道,完善“兩主四輔”的客運鐵路樞紐布局。目前,佛山西站已經納入廣州鐵路樞紐“五主三輔”的客站規劃,成為其西向的主客站。但也要看到,當下佛山西站的功能還沒有充分發揮,現在大概只發揮了20%的運能,可以說發展空間仍然很大。
隨著新一輪建設規劃的籌劃,可以看到,整個廣州鐵路樞紐的布局都在往東擴展,而珠江西岸這一塊相對較弱。所以,我們一定要抓住規劃階段的機遇,努力爭取更多的線路、更多的資源,向珠江西岸這邊適當地傾斜。
第二,要全面參與廣州都市圈的規劃建設,共建軌道上的大灣區。珠三角城際分成兩個城市群建設,一個是廣州都市圈城際,另一個是深圳都市圈城際。廣州都市圈城際包括了廣州、佛山、中山、珠海、江門、肇慶、東莞7個城市。在這一輪的粵港澳大灣區城際規劃中規劃了很多的項目,這些項目建成之后,軌道上的大灣區的格局就基本形成了,所以在這一方面我們必須下大力氣爭取。
第三,要加快廣佛的銜接,助力廣佛實現全域同城。應該說,“廣佛同城”已經不僅僅是政府在主導,市場也好,市民也好,大家都一起在做這個事。目前,廣佛兩市之間共規劃了18條貫通的地鐵,已經開通的有3條,我們現在正在建設的4號線,還有第二期建設規劃批下來11號線,都是廣佛間銜接的軌道線。我們要抓緊建設,最終實現廣佛中心城區之間軌道交通的互聯互通。
第四,佛山城市軌道交通已經初步實現成網運營。佛山去年開通了3條線,分別是廣州7號線西延順德段、南海新交通的后通段、地鐵3號線的首通段。這三段的開通,使得佛山地鐵現在已經初步形成網絡化運營的模式。同時,佛山市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已增至127.3公里。
以“地鐵+公交+慢行系統”引領公交都市建設
南方日報:佛山是全國第一個開通地鐵的地級市,但運營里程數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市軌道交通局將如何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城市軌道交通的規劃和建設?
陳衛東:第一,在規劃方面。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首先是要做到系統規劃,要符合均衡發展的要求。必須要與國土空間規劃高度融合,為重點發展區域提供基礎保障,從而引領構建高品質的城市。這里面涉及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建地鐵就是建城市”。地鐵建設,不僅僅是解決一個交通出行需求的問題,也要引領城市的發展,而城市發展則必須跟國土空間規劃相一致,不能各搞各的。
第二,在建設方面。地鐵建設是一種投資巨大的基礎設施項目,國家對此是嚴控的,并不是每個城市都能建設地鐵。目前,佛山獲批了兩輪的建設規劃,批準的里程超過250公里,獲批里程數在全國的地級市中屬前列,但是要想無限制地去發展地鐵,是不可能的。
如何抓好地鐵建設?一是要立足已經獲批的建設規劃,已經批下來的這一塊,我們要抓緊干;二是要結合財力,量力而為,防范債務風險;三是要考慮實際情況,適時地申報下一輪建設規劃。
第三,在運營方面。要強化服務屬性,提高服務水平。建地鐵耗時很長,在近期沒辦法大量供給的情況下,要更充分地把地鐵與公共交通結合起來,以“地鐵+公交+慢行系統”的組合方式來引領公交都市建設,為大家市民的出行提供多種選擇。
此前,交通運輸部組織了幾名專家到佛山驗收公交都市建設,我們也介紹了佛山的做法。在佛山,地鐵與公交是一家人,以“地鐵到站,公交到家”的理念來謀劃這些新的公交線路,當地鐵建設完成后,能夠與地面公交實現有機聯動。具體而言,就是設置一些發車比較密、線路比較短的短線公交,經過停靠的站點相對少一些,市民就能夠盡快地到家。
以創新推動佛山軌道交通發展
南方日報: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深入推進改革創新。接下來,市軌道交通局將重點在哪些領域進行改革創新,助力佛山高質量發展,開創佛山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陳衛東:一是科技創新。隨著科技發展,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等各個環節,都應用了先進的科技。
目前,佛山在軌道交通建設中廣泛應用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以前各子項目就是各搞各的,許多工程完成后才發現管線有沖突、不相容。通過BIM的應用,它可以將所有的建設項目排進去,在設計階段就把沖突點消除掉,施工建設的時候就可以“一次過”,有效地提高工程效率。駕駛技術方面,佛山地鐵集團正在攻堅克難、緊密推進
無人駕駛
技術的落地,預計將在4號線上實現列車無人駕駛
二是政策創新。地鐵是一個公共產品,具有普惠性質,旨在為市民提供廉價、優質、高效的交通出行服務。這意味著它的票務收入不足以解決我們的建設和運營成本。但是我認為,地鐵建設不能就項目來談盈虧,地鐵投資產生的效益是外化的,在建設的過程會帶來沿線的土地增值,帶來城市品質的提升,這些都可以量化成一種經濟效益。但是有點遺憾,我們的政策現在不支持這種效益的內部化。接下來,我們要積極爭取上級管理部門的支持,創新地鐵沿線土地供給政策,讓軌道建設投資所產生的外部收益可以內部化,以實現軌道交通建設的資金平衡。
三是更新理念。軌道交通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此樹立系統觀念很重要。各區、各部門要統一認識、形成合力,才能共同推動全市軌道交通的高質量發展。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