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隧道股份城建國際收到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建設局通知,中標澳門新城填海區A區共同管道及道路-北區建設項目,開工首日喜獲新訂單。隧道股份城建國際與新建設顧問有限公司組成聯營體合作中標,合同總額9.02億澳門元,約合人民幣7.53億元,是目前隧道股份在澳門市場合同金額最大的項目,也是隧道股份城建國際在澳門的首個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
作為澳門首個地下共同管道招標項目,項目位于澳門新城填海區A區北區,長度約2.3公里。按照規劃,澳門新城A區行車主干道下方將建造總長為6.5公里的共同管道,圍繞新城填海區A區形成環形平面布局,將公用設施包括供電、自來水管、中水管及通訊網絡等管線設施鋪設于地下共同管道內,以便日后進行維護、維修及擴容等工作,減少后期明挖路面及重復開挖路面對交通所造成的影響,實現地下管網的集約管理、高效敷設。
為控制共同管道后期沉降,隧道股份城建國際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將主要采用600毫米PHC管樁作為共同管道樁基礎,共同管道結構為箱涵結構,為雙艙型結構,雙艙結構尺寸約為7.6米寬 x 5.4米高,計劃采用金屬模板進行施工,提高模板重復利用率,配合政府的可持續發展政策。
與輕軌東線交叉地基加固提前應對
由于澳門輕軌東線ES2-ES3區間地下隧道將會下穿部分共同管道,為避免輕軌東線穿越共同管道造成共同管道沉降,將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對共同管道與輕軌東線交叉節點采用高壓旋噴樁地基加固處理,以應對日后輕軌東線盾構穿越管道下方時對土層的擾動引至箱涵的基礎改變、豎向及水平變形影響管道的運作。同時,為避免盾構穿越共同管道對樁基礎承載力的影響,計劃采用三排610嵌巖工字樁與三道6米長深梁將共同管道架設起來以免造成后期共同管道樁基礎承載力的損失及共同管道的沉降。
基坑開挖量大多措并舉保障安全
由于項目的開挖工作量大,開挖范圍地下水位高,地質主要為回填層及海相沉積層,因此,基坑開挖也成為項目建設的重難點。隧道股份城建國際計劃在共同管道的典型截面處,挖掘到水平約-6.50m MSL。在共同管道的交匯處,挖掘到水平約-10.50m MSL。考慮到開挖的特點和新城A 區的土層,將采用臨時板樁擋土墻支撐系統。另外,為控制開挖引起的土體的縱向和橫向變形,考慮進行地質改良,對于共同管道的典型截面處,噴射灌漿層位于開挖底部-6.50m MSL,灌漿厚度為2.50米,灌漿柱層在邊緣周圍有縱向排列的連續柱,在內部灌漿層由柱的線性排列的正交網格組成,以此全方位保障基坑開挖的安全性。
結合澳門的城市定位,澳門新城區發展方向為“提升居民綜合生活素質,締造澳門全新的城市天際線和濱海休閑帶,展示嶄新宜居城市風貌,落實世界旅游休閑中心”的總體定位,在未來,澳門新城填海區的A區北區主要為居住區,并通過大橋連接澳門半島,將把上海臨港綜合管廊等項目積淀的工程建設經驗輸出至澳門特區,將憑借自身的專業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和項目實踐,集成全產業鏈優勢,為澳門地區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發展貢獻力量。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