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沙公共資源交易電子服務平臺發布了地鐵5號線南延工程土建設計項目、設計總體總包項目、工程設計咨詢項目招標公告。
據公告信息,5號線南延工程起于大托東站,止于毛竹塘站(原時代陽光大道站,本期工程不含),主要沿環保大道、萬家麗路敷設,全長8.43km,設置7座車站,均為地下站,分別為大托東站、陽光苑站、中信廣場站、果子園站、環保大道站、金海路站、新興路站,設置解放垸停車場1座,本工程不新建主變(利用既有天際嶺主變),控制中心接入既有第一控制中心。
據公告,該項目共分為2個標段:
一標段:中信廣場站-果子園站-環保大道站,共3站2區間;
二標段:環保大道站(不含)-金海路站-新興路站-毛竹塘站(不含),共2站3區間;
近日,關于長沙地鐵1號北延線及推動建設長沙地鐵延伸至株洲的相關事項,也有了最新進展。
長沙地鐵1號北延線
近日,據長沙地鐵官微發布的消息,確保1號線北延一期工程項目年內試運行目標順利實現。
長沙市軌道交通1號線北延一期工程南起1號線一期工程開福區政府站北端預留接口,北至金盆丘站。
線路全長約9.88km,其中高架線長約3.56km,地下線長約5.81km,過渡段0.51km。共設車站5座,其中高架站2座,地下站3座(含換乘站1座)。
關于推動建設長沙地鐵延伸至株洲的建議
1月16日,湖南省人大官網公開了今年湖南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相關代表(團)的相關建議,其中株洲代表團以全團名義提出了《關于推動建設長沙地鐵延伸至株洲的建議》。
1、這是構建長株潭都市圈地下快捷交通網的迫切需要。推進地下快捷交通建設,是加快實現長株潭都市圈域內交通“成環成網”的現實需要。隨著長株潭城際軌道西環線一期工程竣工通車,長沙、湘潭已經實現地鐵連通,至此長株潭都市圈內僅株洲沒有通地鐵。推動長沙地鐵延伸至株洲,有利于加快域內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四網融合”發展,貫通都市圈地下快捷交通網,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打造“軌道上的長株潭”目標。
2、這是推動長株潭產業一體化進程的迫切需要。長株潭是全省產業發展水平最高、人才密度最大、科技創新能力最強的地區,全省致力打造的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全省四個國家級產業集群全部都在長株潭地區。產業一體化是長株潭都市圈建設的關鍵,目前三市產業具有錯位發展、差異化發展特征,但是產業鏈、供應鏈、人才鏈的有效融合程度還不高。推進長沙地鐵延伸至株洲,對于促進要素流通、人才流動、“三鏈融合”、加快產業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
3、這是服務三市市民便捷快速出行的迫切需要。隨著長株潭都市圈建設的步伐加快,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人員往來越來越頻繁,廣大居民對便捷、快速、優質的交通出行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株洲市轄區(含株洲經開區)人口173.4萬,居全省第二。推動長沙地鐵延伸至株洲,能夠提高交通服務人口范圍,為長株潭居民出行提供更加便利、舒適的乘車條件,加快打造人人向往的都市圈。
項目可行性
據《長株潭都市圈發展規劃》《長株潭都市圈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6)》和《長株潭都市圈多層次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22-2027)》等文件已經出臺,提出了打造“軌道上的長株潭”的目標任務,明確到2026年,都市圈鐵路通車里程力爭突破1300公里,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爭取達到420公里左右。這些政策為推動長沙地鐵延伸至株洲提供了依據和支撐。
建議與請求
1、加快推進長沙地鐵3號線螺絲塘站至株洲西、長株潭城際先鋒站經跳馬至馬鞍站、湘潭北至株洲西等3條地鐵交通線的立項工作。
2、優先啟動長沙地鐵3號線螺絲塘站至株洲西項目建設,實現株洲與長沙地鐵的對接,以及與既有長株潭城際鐵路的零換乘。同時,在長株潭城際軌道西環線一期已接通湘潭北的基礎上,繼續延伸至湘潭城區和株洲西。同步啟動長株潭城際先鋒站經跳馬至馬鞍站項目前期研究工作。
3、啟動長沙地鐵2號線經株洲經開區至株洲大豐站的項目前期研究,爭取將該項目納入《長株潭都市圈發展規劃》和《長株潭都市圈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6)》等上位規劃。
1月28日,長株潭都市圈多個軌道交通建設項目,已獲國家相關部委審核同意實施。其中就包括有,長沙至株洲城際鐵路、長沙至寧鄉市域(郊)鐵路、長沙至瀏陽市域(郊)鐵路黃花機場至瀏陽市段等軌道項目。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