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8時09分,位于地下28米的武漢地鐵11號線東段二期武昌火車站至丁字橋路站區間迎來了“鐵龍先鋒”號盾構機始發。
隧道呈“S”線型
五步注漿法確保“零沉降”
2月28日,武漢地鐵11號線東段二期武昌火車站至丁字橋路站區間“鐵龍先鋒”號盾構機始發。記者李永剛 攝
11號線東段二期武昌火車站至丁字橋路站區間長1028.5米,區間包括兩個曲線,呈“S”線型。武漢地鐵二級項目經理彭碧輝介紹,該區間隧道有4個特點:一是“急”,隧道施工中,建設者駕駛盾構機,一出發就要“急轉彎”;二是“險”,盾構區間始發就要下穿湖泊,而且單線穿越構筑物高達12處;三是“近”,左線和右線隧道最近處間隔僅4.03米;四是“雜”,區間有過半地層為含碎石粉質黏土、強風化泥巖、泥質砂巖,地質復雜。
施工現場。記者李永剛 攝
武漢地鐵一級項目經理胡友軍介紹,為了攻克“S”線型盾構隧道,項目部組織施工方中鐵十一局盾構隊,結合勘測數據,對下穿構筑物逐個進行實地調查,形成鑒定報告,并優化了掘進參數。
“我們采用‘五步注漿法’先進工藝,通過注入特殊漿液、同步注漿、二次注漿、三次補注砂漿、注單液漿,確保地層穩定。”胡友軍介紹,項目部還結合復雜地層,定制了復合型刀盤,刀盤邊緣及正面加裝楔形齒滾刀,讓盾構機有一副“好牙口”,可以暢快“啃食”碎石和泥巖。
王牌盾構機操作手上陣
線路刻進腦子里
二級盾構機操作手田向向在操作盾構機。記者李永剛 攝
上午,深達28米的地下區間,盾構機作業人員正在忙前忙后。項目部負責人介紹,這支盾構機作業隊共70余人,15名骨干曾參加過深圳、廣州、鄭州、西安、武漢等地鐵城市盾構施工,每個人職責分工清晰、配合十分嫻熟。
據了解,此次“S”線型盾構區間的盾構機操作手,都是施工單位中悟性最高的王牌盾構機手。施工單位中鐵十一局把盾構機操作手分成五個級別,從一級至五級,一級的級別最高。此次盾構隊有1名二級盾構機操作手,擁有“零失誤”駕齡,還有2名三級盾構機操作手。
施工現場。記者李永剛 攝
盾構機隊長田向向介紹,盾構機操作臺有30多個按鈕,通過調整近百個參數實現盾構機向左、向右前進的姿態。為了熟悉盾構需要的手法、推力、速度,他們把1028.5米長的區間想象成一條機動車道,重達300噸的盾構機就像一輛小車,哪里需轉彎,把每個細節先畫在紙上,再刻進腦子里。
武漢地鐵11號線東段二期始于11號線一期武漢東站,連接起武昌火車站與武漢東站兩大鐵路樞紐間交通聯系,將為沿線高密度客流出行提供快速便捷服務。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