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在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施工現場,經過20多小時連續澆筑,由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長贛鐵路黃花機場站首塊底板順利澆筑完成,標志著該高鐵站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 記者了解到,長贛鐵路黃花機場站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地下高鐵站,建成后將實現渝廈高鐵與黃花國際機場T3航站樓的無縫對接,乘客不出地面就能輕松換乘高鐵、地鐵、磁浮、城際鐵路等多種軌道交通。
作為長沙至贛州鐵路黃花機場段先期實施工程,長贛鐵路黃花機場站是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GTC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GTC項目集成4種地面交通、5種軌道交通,乘客步行5分鐘就能輕松換乘地鐵、磁浮、城際快線、高鐵等多種軌道交通,成為國內步行距離最短、換乘效率最高的機場樞紐之一。
“無縫高效的換乘方式也決定了工程內部結構極其復雜,建造難度大、專業多 、系統復雜、單位多、 協同難,這給施工帶來相當大的難度。”中鐵建工項目負責人王巖介紹,長贛鐵路黃花機場站為地下三層2臺6線島式車站,其中地下一層為站廳層;地下二層為預留層,地下三層為站臺層。站房總建筑面積為10萬平方米,其中站臺層面積約4.62萬平方米,站廳層面積約2.67萬平方米。
中鐵建工項目總工程師李凱介紹,長贛鐵路黃花機場站屬于國內為數不多的地下高鐵站,基坑長1093米、寬64米、深36米,具有超長、超寬、超深等特點,施工難度之大,工藝之復雜前所未有。“項目最深處達36米,深度相當于12層樓高;一共需要挖掉186萬立方米的土石方,相當于兩個水立方。”
“我們自2021年6月進場施工以來,通過采用BIM技術,對施工過程進行模擬預演,讓基坑施工可視化;同時通過設計變更、方案優化等,有效解決現場施工重難點問題。”李凱介紹,項目部通過10余處設計變更,高效完成4000余根樁基施工和絕大部分土方外運,累計節約工期逾100天。
王巖介紹,接下來項目部將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合理調配人、材、機,搶抓工期,迅速掀起大干快干的施工熱潮,保質保量、按時高效推進各項建設任務,年內完成車站80%主體施工,全力以赴將長贛鐵路黃花機場站打造成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