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京投公司)公示了2023年重大投資項目情況,涉及軌道交通M101線一期工程與軌道交通1號線支線工程。記者注意到,這是北京軌道交通三期規劃中率先開建的兩條線路,意義重在織補地區軌道交通空白。
其中,M101線一期串聯起城市副中心內多個重要功能區,是城市副中心內部軌道交通網絡中的第一條線路;1號線支線將填補豐臺河西地區軌道交通空白,并使青龍湖地區融入軌道交通線網。
M101線一期
連接城市副中心內多個重要功能區
軌道交通M101線一期工程是城市副中心內部軌道交通網絡中的第一條線路,串聯了多個重要功能區,項目意義重大。京投公司披露的信息顯示,2023年計劃安排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1億元。
該項目實施將支撐副中心空間結構發展,帶動城市副中心產業升級,錨固通州西站及副中心站樞紐建設,銜接多層級交通網絡,實現與地區功能的聯動發展。項目位于通州區,北起商務園站,南至張家灣東站,線路全長約18.1公里,共設車站14座,設富豪村停車場一座。
M101線一期的14座車站中換乘站有6座,可與5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換乘,分別為M6、M102、M103、M104、R1;與5條區域快線/市郊鐵路換乘,分別為通密線(S5)、副中心線(S1)、平谷線(S3)、新城聯絡線(S6戰略預留廊道)、新城聯絡線(S6)。
與因為線路過長而落選北京軌道交通三期規劃的M102線相比,M101線通過的區域中大客流地區并不多,也沒有九棵樹、通州北關這樣的成熟居民區,預測初期日客運量僅為13.57萬人次,因此給出“3+3”編組的安排,即常規平峰時段3節列車運行,高峰時段重連成6節列車的編組運行。
不過,M101線串聯起副中心已初步建成或正在建設的多個重點功能區,包括通州商務園、新通州西站、副中心站、行政辦公區、副中心三大建筑、城市綠心、張家灣設計小鎮。
1號線支線
填補豐臺河西地區軌道交通空白,可換乘多條地鐵
軌道交通1號線支線工程是中心城區西部軌道交通重要聯絡線。據京投公司披露,針對這條線路的工程建設,2023年計劃安排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2000萬元。
從建設意義上看,該項目的實施可落實非首都功能疏解要求,填補豐臺河西地區軌道交通服務空白,支撐區域重點功能區建設和功能提升,圍繞軌道站點實現城市功能“變散為聚”,打造成豐臺河西發展的引導線,推動河西高質量發展。
該項目位于豐臺區、石景山區,西起青龍湖東站,東至1號線八角游樂園站,線路全長19.9公里,設車站9座,新建停車場一處。換乘站點方面,1號線支線在體育館南街站可換乘11號線,在張郭莊站可換乘14號線,在后呂村站可換乘城市副中心線。
根據已經披露的規劃信息,1號線支線的走向整體上是對14號線向西的再次延伸,自張郭莊站進一步向西南地區延伸至豐臺青龍湖,設青龍湖東站,除了長辛店地區外,沿線的王佐、云崗等居住區也有設站,在民族大學也設有一站。
長期以來,豐臺區園博園周邊特別是南側地區發展較為緩慢,1號線支線的建設開通將有助于該地區的發展建設。
此外,1號線支線設青龍湖東站,也將使青龍湖地區融入軌道交通網絡。此次1號線延長后,青龍湖地區有望成為類似天宮院線路末端的通勤可達區域,通車后將顯著增加城市活力,便利周邊居民出行。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