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莞市軌道交通局發布《東莞市軌道交通發展“十四五”規劃》,規劃公布了東莞市軌道發展在十三五期間的發展成就,以及十四五規劃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以及重點任務等。
規劃表示,到2025年,東莞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力爭突破370.6km,其中高速鐵路70.1km、普速鐵路76km、城際軌道129.2km、城市軌道95.3km,軌道網絡覆蓋進一步擴大,支撐“三心六片”區域協調聯動發展。展望2035年遠景目標,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在2025年基礎上翻一番,基本實現交通強國城市范例和公交都市,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和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現代化樞紐城市。
到2025年,實現國家鐵路146.1km,推進城際鐵路開通129.2km,力爭實現東莞市中心城區的國鐵始發功能,實現與京津冀城市群8小時可達,長三角城市群5小時可達,融入全國城市群發展。60分鐘抵達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城市,45分鐘內抵達灣區高鐵樞紐,90分鐘內抵達機場樞紐。
到2025年,推進城市軌道線路建設,力爭實現軌道95.3km,中心城區至松山湖軌道方式20分鐘可達、中心城區至濱海灣新區軌道方式35分鐘可達、松山湖至濱海灣新區軌道方式25分鐘可達,支撐“三心六片”的區域協調聯動發展,軌道交通在城市交通的地位愈加凸顯。
加快虎門高鐵站、東莞火車站、常平火車站等TOD、TID綜合開發建設,有序推進其他軌道站點TOD綜合開發。
具體的主要任務包括,鐵路客運樞紐方面,深化廣深第二高鐵中心城區樞紐始發主站的方案研究,實現高鐵在東莞中心城區的始發功能;新建深圳至江門鐵路(東莞段)濱海灣站、中南虎城際松山湖站;建成贛深客專東莞南站,改擴建廣深港客專虎門高鐵站;研究利用贛深客專接廣深鐵路(2.380,0.06,2.59%)的聯絡線,謀劃常平站的始發動車功能并對常平站進行升級改造。
鐵路綜合貨運樞紐方面,依托東莞站、石龍站、樟木頭站、東莞東站、常平站、茶山站及新建設的鐵路樞紐節點和區域綜合交通網絡,配套建設快件運輸通道和接駁場所,建立健全利用中歐國際貨運班列運輸郵(快)件機制,強化物流快件運輸保障能力,實現與區域物流網絡的互通互聯。
國家鐵路建設方面,建成贛深客專(東莞段),加快建設深圳至江門鐵路(東莞段),積極謀劃廣深第二高鐵的前期工作并引入中心城區,爭取“十四五”期開工建設,推動東莞市融入廣深快捷走廊。
城際軌道網絡建設方面,建成佛莞城際(東莞段),新建佛山經廣州至東莞城際(東莞段)、深惠城際(東莞段),推進中南虎城際(東莞段)、塘廈至龍崗城際(東莞段)、莞深中軸城際(原常平至龍華城際)(東莞段)的前期工作,具備條件的爭取盡快開工建設;按照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的發展要求,將莞深中軸城際(原常平至龍華城際)(東莞段)調整經松山湖,并與佛山經廣州至東莞城際(東莞段)整合為廣深中軸城際;將廣深中軸城際與深莞增城際在寮步至光明科學城段進行通道整合,推動廣州、深圳都市圈聯動發展,共同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
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建設方面,啟動第三期建設規劃研究,將已開展線路詳規的6、7、8、12號線等通勤線路納入建設規劃范圍,合理安排建設規模、時序,促進城市軌道交通網絡效能發揮。加快推動城市軌道1號線一期的建設,強化中心城區與松山湖(生態園)兩大中心的快速聯系,提升中心城區和松山湖的中心職能,串聯西北片區、中部片區和東南部片區,并通過與穗深城際銜接換乘,強化中心城區與寶安國際機場、白云國際機場等國際性樞紐的連接。
該方面還包括推進2號線三期和3號線一期的建設,強化中心城區、濱海灣新區、松山湖“三心”以及虎門、常平等街鎮間的快速聯系。加快東莞1號線銜接廣州25號線、廣州27號線延伸至東莞、東莞4號線延伸至廣州增城、廣州28號線延伸至東莞、廣州3號線銜接東莞13號線等方案的前期研究。加快穩定東莞1號線與深圳6號線支線、東莞2號線與深圳20號線、東莞5號線與深圳13號線、東莞3號線支線與深圳11號線、東莞1號線支線與深圳22號線的銜接方案。
重點工程包括了建成佛莞城際(東莞段)、贛深客專(東莞段)、深圳至江門鐵路(東莞段)、1號線一期等項目;開工建設深惠城際(東莞段)、佛山經廣州至東莞城際(東莞段),推進中南虎城際(東莞段)、塘廈至龍崗城際(東莞段)、莞深中軸城際(原常平至龍華城際)(東莞段)的前期工作,具備條件的爭取盡快開工建設;開工建設城市軌道2號線三期、3號線一期等城市軌道項目;加快推進中心城區軌道通勤線、濱海灣新區軌道加密線、東莞與廣州、深圳軌道銜接線路規劃論證工作,適時啟動第三輪建設規劃編制工作。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