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東靖路與蘭谷路交叉口的工地上,大型挖掘機、履帶吊正隆隆作響,工人們或是在一旁焊接鋼筋籠,或是操作機器開挖泥土,進行地下連續墻施工。這是21號線一期東靖路站的施工現場,預計今年5月份,車站將進行基坑土體開挖施工。
21號線一期位于浦東新區范圍內,起于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東側的六陳路站,終于浦東高行的東靖路站,途經川沙新鎮、康橋鎮、張江鎮、金橋鎮、高行鎮,串聯了國際旅游度假區、張江科學城、金橋出口加工區這三大功能區,以及張江副中心、金橋副中心兩個主城副中心。線路全長約28公里,均為地下線,共設18座車站。
“21號線一期從去年6月份起進入全面建設階段。截至目前,東靖路站、浦東足球場站、軍民路站、楊高北路站、廣蘭路站等8個車站已進入施工階段。”申通地鐵建設集團21號線項目管理分公司工程部經理徐劍波表示,力爭在今年內實現剩余站點全部開工,浦東足球場站、廣蘭路站、軍民路站等三座車站封頂,盾構推進1.5公里。
當前,上海進入新一輪軌道交通建設階段,一批創新的建設理念與方式也同步在線路上探索應用,打造更具潮流的城市“第二空間”。21號線一期的亮點之一,便是上海首條采取快慢車組合運營方式的全地下地鐵線路,即同時開行兩種列車,一種為站站停的慢車,一種是跳站運行的快車。
“21號線一期將東延伸至浦東綜合交通樞紐,全新的組合運營方式將更好地滿足市民通勤和快速出行的多樣需求。”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21號線設計負責人孫建軍告訴記者,快車停靠的站點,約為全線的一半不到,在100公里/小時的設計時速下,將極大提高市民出行的效率。
舉個例子,乘客從廣蘭路站出發,前往浦東交通樞紐。乘坐2號線列車,耗時約40分鐘;乘坐21號線的快車,時間將縮短至20多分鐘。
還有一些新工藝技術正在21號線一期上深化應用。比如,不同于常規隧道管片的螺栓連接,21號線一期隧道管片拼裝借鑒了中國傳統的“榫卯”工藝,應用承插式管片錯縫拼裝技術。
該技術提高了管片的拼裝精度和整圓度以及成型隧道的質量,大幅減少施工以及后期運營成本,但對施工精度要求高、施工難度大。
“拼裝過程產生的絲毫偏差,就容易造成縱向連接件無法插入就位,且安裝過程不可逆。”項目管理分公司表示,將研究細化方案并加強現場管控,特別是對盾構機司機和拼裝機操作工人加強培訓,做到管片拼裝嚴絲合縫。
徐劍波介紹,承插式管片錯縫拼裝技術最早在18號線一期進行試驗,隨后在18號線二期、13號線西延伸等線路擴大應用。綜合線路埋深、環境條件等因素,此次21號線一期的使用率達到30%。
據了解,21號線一期工程將為沿線居民出行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設施服務,促進重點區域開發,提高沿線出行效率和品質。尤其對促進浦東新區三大功能區聯動發展,支撐兩個主城副中心功能的發揮,并推動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具有重要作用。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