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到2022年,是廣州地鐵高質量發展的5年。
這5年,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線網方面,廣州地鐵從單一地鐵線網,發展為全制式、粵港澳大灣區全域覆蓋;創新方面,從傳統的地鐵系統,向智慧地鐵發展;軌道交通產業方面,從業務外拓,發展到帶動全市軌道交通全產業鏈發展。
全力構建“軌道上的大灣區”
2018年,隨著十四號線一期的建成開通,廣州實現了“區區通地鐵”。經過五年的發展,截至2022年,相繼開通了二十一號線、廣佛線燕崗至瀝滘段、八號線北延段、十八號線首通段、二十二號線首通段、七號線西延段等線路,線網里程從原來的390.6公里,增長到了621公里。
這5年,廣州地鐵不僅僅在地鐵、有軌電車等城市軌道交通制式上取得大發展,在城際鐵路等全制式城市軌道交通方面也取得了突破。2019年6月11日,全資子公司廣東城際運營有限公司完成注冊,標志著廣州地鐵探索“地鐵+城際”一體化運作邁出堅實一步;2020年11月30日,廣清城際(花都站至清城站)、廣州東環城際(花都站至白云機場北站)兩條線路開門迎客,廣州地鐵集團成為全國首家地方企業自主運營城際鐵路的企業。
除了運營業務,廣州地鐵在城際鐵路的建設業務也實現了大突破。2022年,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廣州地鐵積極推進珠三角城際軌道項目承接、公司接管等工作。珠三角城際公司及其建設項目的成功承接,有利于充分發揮廣州地鐵集團專業化軌道投資建設開發運營管理能力,助力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的網絡化軌道交通運營格局,為“建設好軌道上的大灣區”“四網融合”“實現廣州與灣區城市60分鐘軌道直達”等規劃目標提供重要支持。
目前,由廣州地鐵集團負責運營的軌道交通里程達到776公里,除了本地(含廣佛線)地鐵線網621公里、有軌電車22.1公里外,還包括城際鐵路60.8公里,以及巴基斯坦拉合爾橙線、江西南昌地鐵三號線、海南三亞有軌電車、東莞華為松山湖小火車、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旅客捷運系統等外地項目72.1公里。
同時,廣州地鐵正全面推進10條(段)、201.9公里地鐵線網建設,以及佛莞城際等9條(段)、316公里城際鐵路建設,統籌負責24個國鐵、綜合交通樞紐、市政道路項目投資建設。
開啟智慧地鐵新篇章
從一號線的全盤引進國外技術,發展到二號線的國產化大幅度提升,到后續線路的創新整合,到新時代提出的智慧地鐵發展方向,廣州地鐵不斷創新發展。
2019年,廣州地鐵發布《新時代城市軌道交通創新與發展(廣州2019)》白皮書,明確新時代廣州先進軌道交通體系建設目標,要將廣州地鐵全線網逐步提升為“智能感知、智能聯動”的智慧地鐵最高級別。2019年9月,智慧地鐵示范車站在廣州地鐵三號線、APM線廣州塔站和二十一號線天河智慧城站正式上線,全國首創的軌交智慧操作系統穗騰OS1.0在示范站投入使用。
2021年9月28日,最高時速達160公里、被稱為“粵港澳大灣區”最快地鐵的廣州地鐵十八號線首通段(冼村至萬頃沙)正式開通運營。作為國內首條全地下160公里時速的地鐵,十八號線率先應用了多個“國內”首次:國內首次在地鐵線路中采用基于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的軌道交通操作系統穗騰OS2.0;國內首次在160公里/小時市域快線采用剛性接觸網供電系統和單相組合式同相供電技術;國內首次采用高速等級CBTC列車信號系統;國內率先采用大帶寬光傳送網絡及云平臺搭建通信系統,借助云計算、大數據、寬帶無線通信等先進技術,綜合運用多種手段為乘客及運營人員提供多維度、全息化的通信服務……一系列新技術新工法新設備的應用,使廣州地鐵十八號線打造成為國家級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示范線性線路。
2022年3月31日、5月1日,十八號線的姊妹線二十二號線首通段番禺廣場至陳頭崗段、七號線西延順德段相繼開通運營。兩條新線路均實現了全自動運行系統功能,在無需司機操作的情況下,列車可自動完成發車、運行、開關門作業、自動對標、站臺門與車門自動對位隔離以及停車場內自動洗車、自動轉線等功能。
廣州城市軌道交通正朝著安全、可靠、便捷、精準、融合、協同、綠色、持續的新時代軌道交通發展。廣州地鐵主導首次在軌道交通行業內完整地提出了“站、場、線”全覆蓋的綠色低碳軌道交通設計標準和評價標準,涵蓋軌道交通領域的全范圍、全專業、全過程。通過采用綠色節能設計、太陽能光伏發電、高效制冷機房技術、智能照明系統等一系列節能環保技術,不斷改善噪音、溫度、光線和空氣質量等站場環境因素,主動為節能減排貢獻企業力量。2018年,在魚珠車輛段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結合地鐵交通的分布式光伏電站,平均發電量能達到420萬千瓦時,每年可替代1623.45噸煤炭消耗。
在十三號線新塘站、白江站開發的“軌道交通地下車站高效制冷系統”被鑒定為國內首創,制冷機房綜合效能比普通機房獲得50%的節能效果,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9年,二十一號線金坑站被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授予“三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證書”,達到中國綠色建筑評估標準中的最高級別,成為國內城市軌道交通正線首個獲此證書的車站。
打造千億級軌道交通產業集群
作為廣州市軌道交通產業鏈鏈主單位,廣州地鐵圍繞《廣州市構建“鏈長制”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廣州市軌道交通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積極發揮龍頭引領作用,主動作為,大力推動軌道交通領域產業基礎高級化與產業鏈現代化,全面提升廣州軌道交通產業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推動大灣區軌道交通與城市共生共融,輻射、帶動大灣區都市圈一體化協同發展。
上下游企業組團走出去屢有斬獲。廣州地鐵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引領作用,主動牽頭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合作,已成功中標巴基斯坦拉合爾橙線項目、南昌地鐵3號線PPP項目、重慶地鐵4號線PPP項目、長沙6號線PPP項目等多個項目,并帶動廣日電梯、九州一軌、廣州中咨、漢維科技、佳都科技、白云電器、廣州地鐵設計院、有軌電車、監理公司、物資公司、教科公司等企業攜手走出去。
廣州地鐵以軌道交通項目投資建設為契機,推動廣州市軌道交通產業鏈自主化高質量發展,帶動60多家企業參與建設,初步形成了整車及關鍵零部件集成,配套率平均值預計可達70%;同時,以有利于企業做大做優和新引進補短板企業成長為研發型、區域型總部企業為目標, 引進54家產業鏈優秀企業落戶廣州,整車配套產業集群初步顯現。
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廣州市軌道交通納統企業589家,其中規上企業317家(含高新技術企業150家,上市公司1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已形成從規劃設計咨詢、建設施工、裝備制造到運營維護及增值服務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產業區域化集聚發展布局初步確立。2020年全市軌道交通產業產值規模已達到1686億元,位居全國前列。
同時,投資企業“各顯神通”對外開拓業務,2020年10月21日,廣州地鐵設計院成功上市,是國內第一家A股上市的地鐵設計研究院,業務遍及孟加拉吉大港、贊比亞盧薩卡、北京、天津、南京、西安、成都、武漢等40多個國內外城市。地鐵監理公司業務版圖已擴展至29個國內外城市。其中,尼日利亞拉各斯輕軌藍線電力動車組監造項目是監理業務首次“走出國門”,持續助力“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