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萬頃沙-興中段)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標志著廣州在推動大灣區城市軌道交通互聯互通的進程中再邁出堅實的一步。今年廣州將全力以赴推動建成開通兩條地鐵新線,并同時推動五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開工建設,未來的廣州地鐵線網將進一步加密。在推動大規模線網建設的施工一線,涌現出大批“巾幗”的身影。
當好“先行者” 為開工建設創造可能
設計是工程建設的“龍頭”,設計工作需要大膽創新更要謹慎求證。但在軌道交通的設計工作中,卻往往面臨招標前置條件未確定、設計邊界條件不穩定等諸多困難,“但越是困難,越要攻克”,作為廣州地鐵建設公司總工程師室的專業經理,黨紅玲積極與政府主管部門進行溝通,確定范本,并組織設計單位積極開展與相關權屬單位的溝通,想方設法穩定設計方案,順利完成三期建設規劃調整線路初步設計。
和黨紅玲“接力”的是滑玉香,線路設計穩定后,作為廣州地鐵建設公司用地管理部資深項目經理的滑玉香就要和團隊成員一起思考解決線路施工的用地問題,為項目進場施工提供條件。“前期征借地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需要我們耐心、細心聽取各方的利益訴求,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面對二十二號線芳村站、十號線廣鋼新城車輛段及十三號線二期西場站前期用地中的“卡脖子”問題,滑玉香和她的團隊積極配合政府相關部門開展工作。其中,二十二號線芳村站用地涉及主體較多、房屋產權復雜,導致拆遷難度大,動遷工作舉步維艱。為此,滑玉香帶領團隊成員與荔灣區征拆工作小組重點研究宅基地房屋的補償方案政策內容條款細節,提出針對性解決方案。經過參與各方的日夜努力、攻堅克難及多輪談判,工作小組提前完成了征拆工作任務,為車站的全面開工提供了條件。
大規模線網建設項目眾多,帶來了高額投資,為了管好“錢袋子”、確保施工過程的合法合規,作為廣州地鐵建設公司投資管理部合同管理高級主管的歐敏瓊,牽頭修訂、完善了總承包合同變更管理辦法,新增拆除復建及涉及的服務類項目操作指引,細化了各類合同條款,出臺了燃氣等管線遷改計價模式改變涉及多方協議的操作流程指引等,讓建設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更加規范。為做好前端管控、從源頭嚴控招標文件質量,歐敏瓊和她的團隊修訂施工、設計、監理等招標文件范本12項,優化三期調整線路合同條款145條、城際線路合同條款450條,在新線價格形式、價款調整原則、風險包干費以及大宗材料設備管理、機電安裝管理等方面實現了創新突破。
“扎根”一線 女工程師也很“硬核”
在整日與鋼筋混凝土打交道的工程建設第一線,也有“女將”。在廣花城際白云城市中心站的施工現場,廣州地鐵建設公司第七建管部項目工程師沈婕在“鋼鐵森林”中不斷穿梭,忙得停不下腳。作為參加工作后負責的第三個軌道交通項目,面對“全線最長的車站”“直徑最大的盾構”“下穿上跨手續最多的區間隧道”帶來的挑戰,她迎難而上。“工程上的活,她樣樣干,而且干得更快更好。”施工現場的“拼命娘子”讓大家印象深刻。在她的牽頭組織下,參建各方一鼓作氣,以平均每天1.5幅的工效,僅用時36天就完成了車站北區55幅地連墻施工,率先在全線完成第一個標準盾構始發井的圍護結構封閉。
廣州地鐵建設公司第六建管部項目工程師吳佩,同樣是一位將青春奮斗鐫刻在工程一線的建設者。她負責的十三號二期西場站位于老舊城區,涉及單位眾多,要用“繡花功夫”精雕細琢。從管線遷改、綠化遷移到現場工程建設,她與自來水公司簽訂老舊水管改造合同并完成西場站老舊水管改造接駁,為暗挖施工提供條件。西場站原方案為南北站廳明挖、盾構過站,吳佩根據拆遷進展,推進設計方案調整,最終穩定了方案,完成了變更,有效節約工期。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