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至10日,城軌多元融合可持續發展示范項目專題研討會順利在錫召開。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副會長丁樹奎,專家學術委榮譽委員李中浩,專家學術委副主任、綠智辦主任邢智明,綠智辦副主任婁永梅等城軌交通行業知名專家參加此次研討會。無錫地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張軍出席會議并致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潘海剛,集團領導朱軍、季超等參加會議。
首創+示范
為探索中國式現代化城軌發展路徑提供“無錫”經驗
黨的二十大報告鮮明提出,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對城軌行業而言,如何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為深入探索城市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新模式、新路徑,自2022年9月以來,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多次對無錫地鐵集團提供指導,在中城協的指導下,無錫地鐵集團依托自身在智慧城軌和綠色城軌方面的實踐基礎,完成了城軌多元融合可持續發展示范項目框架體系的搭建、目標方向的制定、申報文件的編制、專家咨詢的組織等工作,從頂層規劃、技術創新、資源開發、產業經營等方面,全面梳理并形成了城軌交通事業、企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融合發展新模式。
研討會上,丁樹奎副會長首先宣貫了協會關于無錫示范項目的專題會議精神。“無錫地鐵此次申報城軌多元融合可持續發展示范項目,一方面可作為無錫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的專項認證,為引流增收、降本增效,以及后續建設規劃報批提供有力支撐;另一方面,通過多元融合可持續發展的理論研究、模式探索、實踐驗證,將指導形成無錫地鐵可持續發展戰略,進一步輸出在全國有推廣示范意義的中等規模線網可持續發展行動指南。” 丁樹奎副會長在點評示范項目意義時指出。
張軍對各位專家圍繞城軌交通多元融合可持續發展,核心要義、實施項目、投入產出效益、評價指標等提出的寶貴意見表示感謝,指出,此次會議研討的成果,為進一步提升示范項目全面性和創新性,為無錫城軌多元融合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
理論+實踐
讓多元融合可持續發展研究路徑更加清晰精細
無錫地處長三角經濟帶“一核五圈”圓心位置,地理位置優越、經濟實力突出、產業結構優質,如何依托城市軌道交通更好地推動區域融合發展、提供品質出行服務、推動產業協同發力、打造綠色智慧樣板,成為此次專題研討會的一項重要課題。
兩天的評審會里,專家們圍繞多元融合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核心要義、實施項目、投入產出效益、評價指標進行深入研討,實地踏勘無錫地鐵綠智融合典范工程——裝配整體式地下車站。
此次專題研討會的順利召開,是城軌多元融合發展示范項目歷程上的一個重要坐標。通過此次研討會,進一步明確了探索多元融合發展新思路新模式的建設目標,結合無錫的城市特色和資源稟賦,厘清了融合發展的理念觀念、重要原則和路徑方向,明確了包括統籌規劃的區域線網資源、完善便捷的換乘樞紐體系、靈活通達的出行服務體驗、統一兼容的技術標準以及協調共生的城軌城市發展等在內的重要原則,豐富了項目體制機制、規劃建設、規范標準、運營管理、技術創新、工程實施等內容。
與此同時,根據研討會精神,集團將進一步細化項目內容,明確階段性驗收計劃,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示范項目成果清單。希望通過示范工程探索軌道交通區域中心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評價體系,為同等體量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提供參考和指南。
城軌交通新發展,多元融合新未來。下階段,無錫地鐵將繼續積極推進示范項目,以城軌交通多元融合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目標,以融合發展思路規劃為主線進一步優化方案,全力以赴探索多元融合可持續發展“無錫經驗”,為中國城市軌道交通事業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