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成都軌道交通30號線一期工程錦逸站——嬌子立交站區間右線盾構機刀盤沖破最后一道屏障,“新征程6號”盾構機順利出洞,成功實現了中交成都軌道交通30號線一期工程三工區錦嬌區間雙線順利貫通,這標志著成都軌道交通30號線全線下穿風險源最多、風險源占比最高的盾構區間實現雙線貫通,為全線盾構貫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交成都軌道交通30號線一期工程三工區項目負責人駱云建介紹,成都軌道交通30號線一期工程錦~嬌區間左線全長1535米,右線全長1541米,最大縱坡28‰,于2022年9月15日始發,先后穿越成自高鐵隧道、成渝客專、滿洲林機場高速、地鐵13號線(在建)、嬌子立交橋,最終到達嬌子立交站西側小里程接收井。隧道整個區間均位于中風化泥巖地層中,隧道最大埋深約53米。其穿越風險源集中,連續穿越時間長、施工環境復雜、施工風險高、難度大。中國交建建設團隊發揮廣州地鐵、珠海城際、廈門地鐵等多個地鐵項目建設的技術管理優勢,在“天府之國”的成都軌道交通建設中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突破一個個施工壁壘,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樹立“每一環都是第一環”理念,安全平穩下穿重大風險源
錦嬌盾構區間下穿多個重大風險源,這對建設者是巨大的挑戰。中交成都軌道交通30號線一期工程三工區安全總監唐孝斌介紹說:“錦嬌盾構施工下穿成自高鐵隧道、成渝客專,容易引起地面沉降造成鐵路及干道沉降、變形和位移;區間與新機場高豎向凈距最小距離僅為2.4米。在下穿嬌子立交橋樁盾構掘進施工時,項目部共處理45處樁基,其中4處樁基進行托換,2處樁基托而不換,另有6處樁基增設鋼管砼支撐加固,其余33處采取注漿加固處理措施,托換后舊樁依靠盾構機配合人工進行洞內破除,施工工藝復雜。”
為應對安全要求高、風險源復雜的施工環境,確保盾構機順利掘進,中交成都軌道交通30號線一期工程三工區項目部領導班子牢固樹立“每一環都是第一環”的科學嚴謹施工理念,靠前指揮,駐守現場,緊盯一線、通過加強監控測量、安排專職人員24小時值守及采用自動化監測系統,密切關注地面及周邊建筑物沉降變化情況和盾構機的各項參數,及時調整盾構機掘進參數,確保盾構掘進施工的功效和質量,掘進過程中嚴格控制掘進參數,對渣土進行取樣分析并改良,同時隧道內做好同步注漿、二次注漿,并嚴格落實安全和質量雙控舉措,確保了盾構機安全平穩下穿各個重大風險源并順利貫通。
踐行精細化標準化管理理念,創新技術工藝突破地鐵建設瓶頸
“成都軌道交通30號線一期工程錦~嬌區間為長距離地下隧道盾構掘進施工,距離長,工程量大,地質條件復雜,技術難度大,對標準化精細化施工要求高,且數字化應用較廣。”項目總工張凱介紹,“自2022年7月31日始發以來,項目團隊踐行精細化、數字化管理理念,通過層層計劃分解、日日任務落實,從過程掘進指標、設備運行時點、拼裝時序控制等方面將盾構流水化掘進等精細化到每個操作以分鐘計,對于影響工期的工序加以研究整改、采取優化措施。對于外圍干擾,采取增設龍門吊、電瓶機車、商品砂漿等措施,將設備故障影響降至最低。同時,項目團隊通過試驗段總結出下穿風險源掘進參數,在施工過程中總結出了泥巖地層管片上浮控制、背后二次注漿漿液配備改進、近距離頻繁側穿既有橋梁樁基沉降控制等經驗措施,豐富了成都軌道交通盾構施工工藝和方法。”
據了解,中交成都軌道交通30號線一期工程錦~嬌區間建設團隊在施工過程中大量運用“四新”技術提升施工工效、提高施工安全質量、降低施工成本。
駱云建說:“考慮到項目位于城市繁華地段,周邊建構筑物環境復雜,施工難度大,項目部采用自主研發或與以重大工程項目為載體與各大專院校聯合開展盾構施工難題的重大科技攻關,并通過應用及推廣新工藝新技術來推動工期、安全、質量管理目標的實現。”
為提高盾構過站效率,項目部研發了一種盾構過站裝置。采用槽鋼作為軌道滑槽,滑槽內鋪設不銹鋼板,翼緣板為導向板。比傳統過站方式具有更好的方向性和安全性。采用該裝置盾構過站效率達到60米/天,順利完成錦逸站盾構過站,為項目部兩臺盾構完成三個區間創造了條件。
為打造出優質的成都軌道交通,中交成都軌道交通項目團隊強化質量培訓,加強質量檢測,嚴格質量管控。項目部還組織多頻次、多地點對項目管理人員、分包隊伍負責人進行主體結構施工質量培訓、技術交底、安全教育,外觀質量修復培訓會。2022年共開展18次技術質量培訓,1次內業資料培訓,共計19余次,參訓人員累計達431人次。采取會議室PPT宣講、線上視頻會議,與班組現場深入交流互換經驗、組織各站工人參觀評優工地交流學習等形式,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同時,根據設計圖紙、規范要求對每道工序關鍵控制指標進行匯總,編制質量監督要點及質量管控卡片、關鍵控制指標小冊子等質量管理手冊,對現場技術員進行交底,分發可隨身攜帶質量管控小冊子,以在質量過程控制中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指標。
項目團隊將質量管理和精細化管理相結合,以抓好工程質量的細小部位、施工管理的細小措施、施工工藝的細小環節保障工程整體禁止。每臺盾構機掘進施工時,在洞內配備1名技術人員,跟機盯控管片拼裝和注漿,夯實日常過程管理。對成型管片質量,嚴格執行質檢員10環掛牌驗收制。此外,項目部嚴格監測,成型隧道軸線按照10環/次進行復測,前后復測需搭接5環,以便及時調整掘進姿態和注漿參數。試驗工作也系統進行同步注漿配比比選,實施每5環抽檢漿液質量,動態掌握漿液的可泵性、稠度、初凝時間、終凝強度、泌水率等相關參數,確保工程質量。
據悉,成都軌道交通30號線一期施工期間,建設者面臨著疫情反復、預警天氣、高溫限電等考驗。三工區項目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狠抓“一掃三查”、閉環管理等,確保防疫和安全文明施工生產兩不誤。榮獲了中交集團2020-2021年度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終審答辯三等獎,成都市住建局綠色標桿工地及安全質量文明施工先進工地,并在成都軌道交通30號線一期工程2022年下半年的勞動競賽中,取得了完成產值全線第一的好成績,贏得各方的一致好評。
中交成都軌道交通30號線一期三工區黨支部書記李曉表示,中交成都軌道交通建設者將繼續秉承好央企擔當,為成都市文明創建樹立標桿,成為“愛成都·迎大運”參與者、踐行者,為成都的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