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上午11時30分,隨著武漢地鐵12號線港口村站至丁家咀站區間(文中簡稱:港丁區間)左線盾構隧道第251環管片拼裝完成,標志著12號線全線最硬巖石段掘進順利通過,創造了國內地鐵土壓平衡盾構機掘進硬巖新案例,為全線開通目標奠定了基礎。
武漢地鐵12號線作為亞洲最長地鐵環線,穿越武漢三鎮,線路全長59.9公里,不僅穿江過湖,還要穿越復雜的地下巖土層,由于巖石強度高低不一對盾構掘進施工要求嚴格。位于漢陽區的地鐵12號線港丁區間盾構隧道左線長1244.9米,其中,63米、251兆帕高強度石英砂巖段是一塊“硬骨頭”,施工類似于盾構機在“鋼板上鉆孔”。
武漢地鐵集團與施工單位中鐵七局,12號線建設運營公司、中鐵開投集團工程指揮部調派精兵強將組成盾構智囊團坐鎮號脈,通過現場調研、勘查分析,以及借鑒以往多方巖石掘進經驗,編制硬巖爆破、硬巖掘進等7個方案,并同步編制施工監測、建構筑物保護等6個配套施工方案及應急預案,還針對每個方案組織專家評審,僅在設計階段就組織3次專家咨詢會,邀請地質、設計、施工、監測等方面的權威專家多次進行評審論證,分析施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困難及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制訂盾構掘進合理參數,提出針對性地應對措施,為硬巖掘進提供技術、設備支持和保證。
據介紹,通過實施地面鉆孔,進行地下硬巖定向預裂爆破,注入封閉漿液,增大地下硬巖裂隙,減少對盾構刀具的磨損,做到每推進0.5米停機對整個設備特別是對刀具刀盤進行檢查,及時更換磨損超量刀具,確保盾構設備始終處于工效良好狀態。
據介紹,掘進過程中由項目經理、總工帶班,全時段盯守掘進現場,觀察盾構機推進參數、倉內狀況、出渣渣樣、施工監測等情況,實時進行地面、建構筑物、管線、盾構機、成型隧道等監測,及時優化調整盾構掘進參數,確保盾構掘進安全可控。同時,為確保施工質量,調集21名經驗豐富的盾構施工技術、現場管理人員,組成精干高效作業團隊,提前30天啃下了該段硬巖。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