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位于昆山市高新區的110千伏白馬涇變電站成功送電,標志著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電力配套工程全部竣工,這條從蘇州市中心直通上海市中心的跨省地鐵線實現“滿格”供電。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示范工程,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是江蘇首條與上海跨省際連接的軌道交通,線路全長41.25公里,設站28座,西起蘇州工業園區唯亭站,東到昆山,在花橋站與上海11號線無縫換乘,將更好銜接蘇州市區、昆山和上海三地,為長三角一體化城市群協同發展帶來新活力。
經濟發展,電力先行。電力作為軌道交通的重要能源,2022年2月起,國網蘇州供電公司啟動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電力配套工程建設。該工程包括昆嘉路變電站和白馬涇變電站2座新建110千伏用戶專用變電站及4條110千伏配套輸電線路,總供電容量為126兆伏安。其中,110千伏昆嘉路變電站已于2022年10月投運。
此次投運的白馬涇變電站是昆山第51座110千伏的用戶專用變電站,該站作為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的兩大專用電源之一,新建有2臺31.5兆伏安的主變壓器和2條110千伏雙電源進線。“變電站就如同軌道交通供電系統的‘心臟’,是運營的動力源泉。”國網昆山市供電公司營銷部副主任洪云澤說。變電站的電能降壓后,通過電纜輸送到各個車站和區間,為電客車運行、地鐵通風照明、通信信號等系統提供穩定可靠的動力支撐。
“白馬涇變在為軌交11號線載客試運營提供安全穩定的電力保障的同時,也進一步優化了昆山地區電網結構,滿足地鐵沿線遠期負荷增長的需求。”洪云澤說。
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電力配套工程共新建110千伏輸電線路19公里,線路跨京滬鐵路、丹昆特大橋、婁江各2次,施工難度大、建設周期長。為了保障工程的順利開展,國網蘇州供電公司積極組織43名施工人員,倒排工期、連續作業,同時加大資源投入,創新管理手段,歷時15個月順利完成了所有工程建設,有力保障了軌道交通項目的有序推進。
目前,蘇州軌交11號線試運行工作已經接近尾聲,預計今年年中載客試運營。“屆時,蘇州人可以從家門口坐著地鐵直達上海迪士尼,上海的朋友也可以來昆山聽昆曲游古鎮、賞美景、品嘗美食。”蘇州軌道交通市域一號線有限公司現場業主代表葛玉磊說。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