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得亮多了,開車也很舒適,不再顛簸了。”這兩天開車路過西湖隧道,很多人感覺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隧道“顏值氣質”大提升。
5月26日,據杭州市政管局市政中心消息,歷時半個多月,如今西湖隧道已完成翻新大修。
西湖隧道位于西湖之下,2003年開通,全長1300米,雙向四車道,開通近20年以來,大大緩解了湖濱一帶擁堵的交通。
“隨著時間的推移,隧道瀝青路面老化破損、照明燈具‘視力’衰弱、行車舒適度下降、側墻涂裝褪色剝落等問題相繼出現。因此,我們決定對西湖隧道進行整體提升改造。”杭州市城管局市政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從5月4日開始至5月20日,每日22時至次日6時,西湖隧道實施雙向全封閉施工。“首先是路面平路整治,表層4厘米的舊瀝青全部銑刨掉,再重新鋪設。另外,已經陳舊的側墻涂裝也全部‘煥新’,1244盞照明燈具也全部更換成明亮的LED燈。”
此外,還有一個比較貼心的調整,就是隧道墻面上的疏散指示標志,也重新進行了更換。這個全新的標志就設置在距離地面約1米的隧道墻面上,設計上除了熟悉的“小綠人”指向安全出口,還標注出了左右隧道口的距離。行車經過隧道,如果意外遇到火災等突發事件,車上人員可以隨機應變,就近撤離。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