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東莞一號線竣工僅剩一年左右的時間,東莞市軌道交通局向東莞一號線建設公司發送了解除《PPP項目合同》的通知。
5月22日,東莞控股發布《關于同意解除軌道1號線PPP項目合同的公告》。公告表示,東莞控股擬同意一號線建設公司與東莞市軌道交通局解除《PPP項目合同》。
PPP模式,是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政府通過特許經營權、財政補貼等方式引入社會資本,更好地建設和運營城市地鐵等城市基礎設施。
東莞控股是東莞市唯一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包括高速公路業務、城市軌道交通、融資租賃業務、商業保理業務以及新能源汽車服務業務。
東莞市軌道一號線建設公司是東莞控股聯合中國中鐵、中鐵南方、中鐵二局等出資成立,一號線建設公司與東莞市發改局(后變更為東莞市軌道交通局)簽署了《東莞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PPP改造項目PPP項目合同》(以下簡稱“《PPP項目合同》”),負責投資、建設及運營維護軌道交通1號線PPP項目。
軌道交通1號線PPP項目線路總長度為58公里,預計項目建設期6年、運營期20年,預計投資總額約295.96億元。東莞控股預計以自有資金向項目公司投入資本金總額約109.82億元。通過子公司一號線建設公司建設運營軌道1號線PPP項目,并持有一號線建設公司45.8081%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東莞軌道交通1號線是廣東省東莞市建設的第二條地鐵線路。該線路于2019年全線開工,預計在2024年通車。屆時建成通車后,該線路將成為銜接廣州地鐵和深圳地鐵的重要通道,到時東莞市民乘坐地鐵到廣州或深圳只需1小時左右。
東莞控股此前也對該項目的未來表現出十足的信心。2022年年報中,東莞控股在其核心競爭力分析部分指出,其擁有軌道交通1號線項目的特許經營權,該項目預期效益較好且收益穩定,極大增強了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2023年4月19日,東莞軌道交通1號線車輛采購項目合同簽約儀式在東莞軌道大廈舉行,東莞市軌道局副局長別道義,交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羅沛強等相關領導、人員參加了儀式。
該項目工程上即將竣工投入運營。截至2022年12月31日,東莞軌道1號線全線25座車站中,18座車站主體封頂,4座車站進行主體結構施工,3座車站進行土方開挖及圍護結構施工。
據南方Plus5月初報道,今年內,1號線一期工程將實現全線區間全部貫通,累計完成66%的軌道鋪設,22座車站裝修進場。而根據《東莞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PPP改造項目PPP項目合同》的約定,合同約定總工期為1828天,竣工日期為2024年8月16日。
就在此時,東莞軌道交通局和東莞控股協商解除《PPP項目合同》。
對于解除合同原因,公告稱,是東莞市軌道交通局向一號線建設公司發來關于解除《PPP項目合同》的通知。通知稱,自實施以來,因城市規劃變更等原因,項目建設總投資、交通網絡規劃等發生了較大調整,相比于《PPP項目合同》訂立時的基礎條件發生了較大變化,繼續采用PPP模式實施項目存在困難。
東莞控股表示,目前東莞控股各方就以上變更、變化如何與已簽訂的《PPP項目合同》進行銜接,尚無法形成一致意見。若新增的投資變化無法納入《PPP項目合同》,將影響本公司投資軌道1號線PPP項目的投資回報。
就詳細原因,界面新聞致電東莞控股。其相關人員表示,路線是好路線,該決定主要出于成本考慮。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城市規劃調整、建設路線和規模發生變化,導致建設成本上漲;另一方面地鐵建造成本越來越高,但是票價相對較低,也考慮到之后的運營成本,就票價、成本等問題此前也一直與政府協商,但沒有達成共識,所以協商解除合同。
東莞控股還對界面表示,目前處于建設階段,現在解除合約,此前投入資金可以收回,政府也會有相應的補償。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一號線建設公司的各股東已累計投入資本金91.20億元,其中,東莞控股已累積投入資本金34.75億元。一號線建設公司總資產為108.07億元,凈資產為73.44億元。
對于合同解除后的退出路徑和補償方案,公告顯示,尚需由各方開展談判后方能確定退出路徑、補償金額等條款,談判所需時間、最終協議條款及能否順利簽署解除《PPP項目合同》的最終協議,均存在不確定性。
東莞市軌道交通局也向界面表示,目前雙方就初步對解除合同達成基本公識,正按程序辦理合同解除的相關手續。
對于此次解除合同是否會對公司產生影響,東莞控股在公告中表示,因軌道1號線PPP項目自2019年動工至今一直處于建設狀態,一定程度影響了公司整體收益水平。本次同意解除《PPP項目合同》有利于改善公司總體投資收益情況,提升公司資產收益率。同時此次解除《PPP項目合同》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經營活動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不存在損害公司及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
此外,東莞控股還表示,未來主業將更加聚焦于其他基礎設施項目、新能源充換電業務,持續優化公司戰略布局。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