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午,佛山地鐵4號線科技西路站施工現場,彩旗迎風招展,伴隨著施工人員的喝彩聲,“醒獅2號”盾構機發出陣陣轟鳴,刀盤隨即緩緩轉動,標志著間隔21天后科技西路站~科普中路站區間左線盾構機順利始發,該區間現已完成雙線始發,為下一步區間貫通創造了有利條件。
此次始發的科技西路站~科普中路站區間左線長約1071m,自科技西路站向東敷設,側穿1座信號塔,下穿佛清從高速公路和高壓燃氣管線,再側穿3座10kV高壓電塔,在科普中路站接收。項目存在管線錯綜復雜、車站與盾構交叉施工、穿越建構筑物較多、地層巖性轉換頻繁等一系列難點,施工難度大,安全管控要求高。
為確保該區間左線順利始發,佛山地鐵組織參建單位超前謀劃、多措并舉。
一是優化資源配置,針對盾構始發計劃做好配套設施準備,配優配足人員及物資;
二是提升掘進功效,提前制定不同階段的工效指標,確保始發后高效掘進;
三是落實責任追蹤,通過實時監測系統,精細化控制安全質量,對盾構關鍵環節實行全面責任追蹤,確保始發過程安全受控。
近期已進入“龍舟水”時期,為了避免暴雨天氣對盾構機始發造成影響,佛山地鐵組織參建單位對施工現場多次進行全方位地毯式安全隱患排查,做到緊盯氣候時報、強化監測預警、備足防汛物資、提前疏浚排水溝,確保防汛、始發兩不誤。
下一步,佛山地鐵將從嚴從緊從細從實做好在建線路項目管理工作,對重點任務再盤點、再部署、再督促,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筑牢安全生產紅線,全力以赴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