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上海申通地鐵集團在梅隴基地舉辦了慶祝上海地鐵運營30周年系列活動,上海地鐵車輛數字化運維管理中心正式啟用。
車輛分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陳朝,向參與活動的各位領導和嘉賓介紹了車輛數字化運維管理中心的情況。
伴隨2017年DCC一體化開展試點工作,車輛分公司也由以修為主向管控修并重進行業務轉變。面對如今超大規模網絡給安全運營帶來的挑戰以及壓力,分公司在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策略指導下,充分利用DCC一體化的優勢,通過成立車輛數字化運維管理中心,進行專業管理及數字化轉型。
在車輛三十年之際,我們將原有的車輛設備維修車間進行產能外移,改造成了如今的車輛數字化運維管理中心——保留原廠房的主體結構,在行車和鋼結構柱漆上1號線的標志色,這也是為紀念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鐵的首次通車,象征著我們車輛人不忘初心,將繼續為上海地鐵的高質量安全運營貢獻力量。
作為車輛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車輛數字化運維管理中心將實現五大功能的融合:
狀態監控中心:提供對車輛管理狀態的匯總和透視,做到隨時了解運營狀態及生產指標情況;
運維支持中心:通過與正線數字化協同中心配合,對所有列車狀態進行實時和離線分析,為車輛專業檢修策略提供技術保障;
生產調度中心:能夠對超大規模網絡,所有列車、所有資源,進行統籌規劃,真正發揮規模效應,尋找最高效率的排班方式;
車場管理中心:通過在每一個基地建立車場一體化管理系統,打破部門間管理界限,幫助同時實現事故減少,人員減少,施工總量大幅上升。
應急指揮中心:做好車場應急狀態處置,協助處理正線問題,做到科學調度,精準指揮。
以這五大職能作為依托,使車輛專業的管理水平、故障響應能力得到極大提升,全天候,全方位的支撐地鐵列車運行安全、有序。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