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地鐵5號線清名古橋站開啟地連墻施工,標志著地鐵5號線土建06標項目成為地鐵5號線首個整標段進入地連墻施工的標段,掀起了標段間“比學趕超”新高潮,助力新線建設大步向前。
無錫地鐵5號線土建06標項目包含3座地鐵站即清名古橋站、鋼鐵廠站、新光路站,車站施工進度如何?又有哪些建設故事,讓我們走進車站施工現場一起看看吧!
掀起大干熱潮
推進車站施工
我們走進清名古橋站施工場地,首幅地連墻已經完成澆筑,現場氣氛熱烈,地鐵建設者們正在加緊焊接第二幅鋼筋籠,奮力向9月份完成車站全部圍護結構施工的工程節點沖刺。新光路站、鋼鐵廠站也是一片大干快上、緊張有序的建設局面,在鋼鐵廠站第52幅鋼筋籠平穩入槽后,已累計完成55%的地連墻。此外,新光路站作為該標段最長的車站,地連墻需完成170幅,地鐵建設者攻堅克難,積極對接車站周邊產權單位,加快車站管線遷改,全力推進地連墻施工,目前已澆筑完成98幅,正全力向著10月底主體圍護結構實現圍蔽的節點目標加速前進。
緊盯安全質量
筑牢品質工程
“一個標段三個車站同時開工,既對我們把控地鐵建設進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對我們把控現場安全質量提出了更高的挑戰。”為了更好地把控工程進度,無錫地鐵建設者充分發揚“四敢”精神,不斷健全動態計劃管理模式,明確指標、量化任務、掛圖作戰,嚴格落實施工計劃,全力保障施工進度。
為了確保地連墻鋼筋籠質量安全可靠,工程技術人員針對鋼筋籠水平分布間距、鋼筋籠搭接尺寸以及焊接質量等三項指標進行逐個摸排,扎實開展鋼筋籠首件驗收,切實保障工程質量萬無一失。同時無錫地鐵建設從細處抓實每日的風險防控,聚焦安全用電、臨邊防護、起重吊裝等風險點,不斷健全“應查盡查”“常查常治”機制,實現安全質量管理一著不讓。
知道嗎?
永豐路站也有新進展
隨著最后一幅高達30米、重約21噸的地連墻鋼筋籠順利入槽并完成澆筑,永豐路站地連墻施工已于5月30日全部完成,這是地鐵5號線第二座地連墻完工的車站。
為確保項目建設安全優質高效完成,項目部不等不靠、精心組織,與市政單位、產權單位、建設單位多次組織召開現場協調會,梳理交通疏解及管線遷改方案,有重點按順序逐一銷號,共同推進110kV電力、通信等管線遷改進度,為順利完成永豐路站66幅地下連續墻施工節點目標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考慮到永豐路站施工現場周圍多為居民生活區,無錫地鐵建設不斷優化施工方案,采用了多種防塵降噪措施,強化文明施工管控,調整夜間高噪音工序,同時運用智慧化手段對施工揚塵及噪音進行動態監測,最大限度降低對市民的影響。
截至當前,地鐵5號線一期工程已有體育中心站、永豐路站兩座車站完成地連墻施工,其余各站點正加緊推進市政施工及圍護結構施工。接下來,無錫地鐵建設者將弘揚“四敢”精神,以匠心彰顯初心,匯聚新一輪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大合力,攻堅克難、篤行實干,奮力為實現“軌道上的無錫”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