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隨著“子龍號”盾構機刀盤破土而出,石家莊地鐵1號線二期北段工程東上澤站~東洋站區間右線盾構實現接收,標志著該區間雙線盾構順利貫通。1號線二期北段工程又向著建成通車目標邁進了堅實一步。
1號線二期北段工程為福澤站(不含)~東洋站以及南牛停車場項目,于2021年12月開工建設。在建工程主要包括東上澤站~東洋站區間、東洋站、東洋站~南牛停車場出入段線以及南牛停車場等,線路長度約3公里,建設年限為三年,計劃2024年底建成通車。
由中鐵十八局承建的東上澤站~東洋站區間線路全長約2279米,最小平面曲線為700米,最大縱坡為28‰。主要穿越粉細砂、中粗砂地層。該區間隧道采用盾構法施工,2022年6、7月份,左右雙線盾構機相繼始發,開啟了“地下長龍”的掘進之旅。期間,在位于隧道1.1公里處的區間風井進行“中場休息”——將盾構接收,維修,調試,再次始發。歷時一年的夜以繼日,今日右線盾構順利抵達,加之5月份已經接收的左線盾構,東上澤站~東洋站區間宣告實現雙線貫通。
中鐵十八局石家莊地鐵1號線二期北段工程項目部盾構負責人張彪介紹,東上澤站~東洋站區間隧道距離長、坡度大、曲線半徑小且以全斷面砂層為主,盾構機掘進過程中面臨刀具、刀盤磨損、地表沉降、管線破壞、涌砂等風險。為確保盾構施工順利掘進,項目部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施工方案,先后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優化盾構機選型,加固“袖閥管+素樁”,增設地表注漿孔。“經過不懈努力,東上澤站~東洋站區間盾構施工交出了一份地面零沉降、管片零滲水的亮眼‘成績單’,同時較工期計劃提前了20天貫通。”張彪不無激動地表示。
在盾構施工過程中,建設單位積極引進了電瓶車超級電容創新技術,使每一循環工序節約20-30分鐘。在加快施工進度的同時,采用鋰電池電機車、智能化洗車平臺等節能環保設備,做好揚塵防治和環境保護工作,綠色文明施工。另外,采用智能app掘進監控軟件,加強監測信息聯動,全力保障了盾構機安全、順利、高效地掘進。
當前,石家莊地鐵1號線二期北段工程現階段正處于施工加速期,在東上澤站~東洋站區間隧道實現貫通的同時,東洋站也于日前實現了車站主體結構封頂。東洋站位于新城大街與長寧路交叉口處,正定數字產業園核心位置,車站主體全長302.6米,為1號線二期北段工程終點站。接下來,市軌道集團將繼續加壓奮進,聚焦關鍵環節和突破重點難點,切實做到科學、文明、安全施工,掀起實干快干的熱潮,全速推進1號線二期北段工程高質量建設。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