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上午,徐州地鐵集團在軌道交通6號線一期工程麗水路站施工現場舉行2023年防汛暨盾構接收涌水涌沙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演練。徐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林斌、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剛,市住建局局長謝進才、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戴明泉、市國資委四級調研員尹振清,地鐵集團董事長朱明勇、總經理張昌偉及住建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韓少光等出席活動。
上午8:30,林斌宣布演練正式開始。地鐵集團副總經理耿敏任現場總指揮。
此次應急救援演練首先進行的是防汛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演練,演練主要模擬了麗水路站遭遇短時特大暴雨襲擊,周邊道路出現大量積水,工地內水位已達到水位標尺的警戒線,局部積水漫過擋水墻進入基坑。項目部立即啟動防汛專項應急預案,組織人員采取了碼放沙袋、安裝擋水板、增配應急水泵等措施,防汛險情得到有效控制。
接著進行的是盾構接收涌水涌沙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演練,演練主要模擬了盾構接收時在鋼套筒拆除過程中出現涌水涌沙突發事件的場景。演練啟動了項目部、地鐵集團、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應急預案。組織了110、119、120、燃氣、供水、供電、地鐵應急救援大隊、6號線05及06標應急救援分隊等搶險隊伍的聯動處置,險情被解除。
住建部專家韓少光對本次演練進行點評,總結了四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演練貼近實戰、針對性強;二是事故信息上報環節層次清晰、簡明高效;三是演練過程聯動快速、銜接有序;四是信息處理及時、應對得當。
陳剛指出這次演練活動計劃周密、科目設置合理,各部門緊密配合、服從指揮、處置有效,達到了檢驗隊伍、提升能力的預期目標,取得了圓滿成功。并對我市軌道交通工程突發事件應急救援工作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視軌道交通事故應急準備工作;二是要全面加強軌道交通事故應急能力建設;三是切實提高軌道交通事故應急協同能力。
市委宣傳部,市應急局、住建局、國資委、公安局、資規局、交通局、水務局、城管局、衛健委,市消防支隊,銅山區、鼓樓區、云龍區、泉山區、經開區、高新區,地鐵集團、燃氣公司、供電公司、水務公司、人保徐州分公司及地鐵建設各參建單位等近300余人到場觀摩和參與演出。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海口市的公交換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