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17號線北段目前正在進行動車調試。“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北京主題采訪活動中,記者登上正在調試的列車,感受車輛對信號、車輛、供電、通信等涉及行車的相關系統測試過程。按照計劃,17號線北段將于三季度開始空載試運行,年底開通試運營
記者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近年來,北京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步伐不斷加快,逐步構建覆蓋廣泛、層次分明、安全高效的聯通紐帶。北京城市軌道交通通車里程由2017年底608.2公里增加到目前的807公里,總里程增加198.8公里,平均每年增加近40公里,預計到今年年底,開通里程達837公里。
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地鐵17號線是一條貫穿南北的骨干線路。線路全長49.97公里,設站21座,全部為地下線,跨越東城、朝陽、昌平、通州四個區,設車輛基地2座,歇甲村車輛段,次渠南停車場。17號線南段(十里河-嘉會湖)已于2021年底建成通車;17號線北段(未來科技城北區-工人體育場)計劃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車。
17號線北段呈南北走向,跨越昌平、朝陽2個區,串聯了未來科技城、天通苑、望京西等城市重點居住區,開通后可有效緩解地鐵5號線、13號線客流壓力,進一步提升未來科技城區域和回天地區軌道交通服務能力。
近年來,北京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布局日益完善,服務半徑進一步擴大,形成了以地鐵普線為主,輔以地鐵快線、中低運量、機場專線、有軌電車、磁浮列車等多種類型,快慢結合、主輔功能清晰、適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多層次網絡體系;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增加到27條、覆蓋范圍增加到13個區;線路通達性和便利性明顯提升,軌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占比達到57%,全市綠色出行比例達74%,軌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增強。
京津冀三地認真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全力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加快建設區域互通、交通協同、聯動發展的軌道線網,加快打造北京都市區1小時通勤圈和京津冀城市群2小時交通圈。北京城市副中心與中心城已有包括6號線、7號線、八通線、亦莊線和市郊鐵路副中心線在內的5條軌道交通線,初步形成了自西向東橫跨石景山、海淀、西城、東城、朝陽、通州六區的“大通道”。
目前,城市軌道交通平谷線進入全面建設階段,主體結構完成27%,6座車站封頂;新機場線北延主體結構完成24%,有望在2025年與麗澤航站樓同步建成投運;雄安新區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快線R1線正在加快建設;京唐城際鐵路(隧道段)、城際聯絡線一期(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廊坊東站)工程等2個國鐵項目以及城市副中心線整體提升工程、東北環線整體提升工程和新城聯絡線(S6)等市郊鐵路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此外,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已全面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結構完成61%,京唐城際、城際聯絡線、京哈鐵路、市郊鐵路副中心線、S6線、平谷線、M101線、6號線南延和規劃中的M104支線等9條線路將在這里匯聚,京津冀軌道交通建設已按下快進鍵,一體化格局將加速形成。
近日,高德地圖聯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等機構共同發布《2024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蘭州、合肥、濟南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領先,北京、上海、深圳綠色出行意愿指數位列前三。 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蘭州、合肥、深圳領先 報告基于所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數據,對城市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戶出行體驗進行了全面分析。數據顯示,蘭州市、合肥市、深圳市在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方面表現突出,分別位列大中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首位。蘭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最高,達到81.48%,顯示出其公共交通系統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從換乘系數來看,2024年期間,城市公共交通平均換乘系數整體同比去年呈持平或下降趨勢。東莞市、沈陽市、??谑械墓粨Q乘系數分別在超大、特大、中大城市中最小,顯示出這些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統設計上的便捷性。而在公交運行效率方面,臺州市城市核心區內的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速度比”最小,小汽車速度是公交的1.95倍,顯示出其公共交通出行用戶體感良好。常州市的“全市全天線路運營速度...